欢迎访问常州组工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动态 >> 要闻导读 >> 内容
 
《党建》杂志刊发省委书记吴政隆署名文章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 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发布日期:2022-08-05   来源:新华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就做好“三农”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重大论断、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的出版发行,是“三农”领域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为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提供了最权威、最经典、最系统的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我们坚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紧密结合起来,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开创“三农”发展新局面。
  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必须在“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中展现新作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先后4次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每一次都饱含着对江苏“三农”工作的殷切期望。进入新时代,总书记亲自为我们擘画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的宏伟蓝图,要求我们“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迈进新征程,总书记又亲自赋予我们“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其中饱含着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谆谆嘱托和殷切期望。
  江苏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古就是令人向往的富庶之地、鱼米之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牢牢把握“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紧紧围绕乡村“五大振兴”展开工作布局,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迈出坚实步伐,鱼米之乡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围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大力培育优质稻麦、特色水产等8个千亿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农业总产值达8279亿元,产业综合竞争能力显著提升。围绕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着力培育壮大乡村产业人才、特色乡土人才、乡村治理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23万个,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围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总结推广“马庄经验”,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省级文明乡镇、文明村数量分别达到371个、973个,乡村文明焕发出新的气象。围绕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超过90%,建成农村生态河道3220条、1.3万公里,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围绕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组织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等行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重拳整治农村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尤其值得引以为豪的是,江苏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6%的人口,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不仅实现了粮食自给,端稳了8500多万江苏人的饭碗,而且还是粮食净调出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立足新起点、迈进新征程,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就“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作出全面部署,对新阶段新征程“三农”工作作出新的谋划,明确提出“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是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的“三农”使命,是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三农”篇章。我们将咬定目标、矢志奋斗,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毅前行,全面推动全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为全省“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注入更多“三农”力量,为全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多江苏贡献。
  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必须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以“农业强”筑牢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视农业,夯实农业这个基础,历来是固本安民之要。”江苏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粮食安全这篇“大文章”,着力稳住农业“基本盘”、实现“农业强”,推动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
  把握“耕地”这个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们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耕地用途管制,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进一步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切实防止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积极开展土壤生态修复,着力提升耕地地力。
  主攻“科技”这个出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就那么多,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我们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丰富、农业科技创新实力较强的优势,加强农业科技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必须集中力量和资源,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为打赢种业翻身仗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突出“高标准农田”这个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要坚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我们坚决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大力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十四五”期间计划投入340多亿元,建成5000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吨粮田”,实现1000亿斤左右粮食综合产能,下决心办好这一打基础、利长远、保安全的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我们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统筹抓好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油料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加强耕地、海洋、林地、动植物综合利用,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必须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让“农村美”成为新时代鱼米之乡的鲜明标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对标总书记重要指示,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关键环节,加强统筹谋划,注重综合施策,努力让广大农村具备更好的现代生活条件。在规划方面,遵循城乡发展建设规律,顺应村庄格局继续演变分化趋势,坚持县域规划建设一盘棋,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坚决防止大规模撤村并居。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在制定规划时必须统筹兼顾保护和发展,该保护的保护好,该传承的传承好。在建设方面,把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作为乡村建设的重点,突出农村危房、老旧农房两个领域,重点推进1980年之前建的50多万户农房改造改善,因地制宜、分类推动,既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也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强道路、供水、能源、通信、冷链物流等建设,强化农村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考虑农民感受,坚决防止强拆大建、贪大求洋,坚决不干超越发展阶段的事。在生态方面,这些年我省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农业绿色发展进展明显。但总体上看,农村改善生态环境仍处在“滚石上山”的吃劲时候,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厕所垃圾污水处理、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农业绿色发展等各项工作。在文化方面,更加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依托,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建设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我们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保持定力,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做,积小胜为大成,努力让乡村彰显诗意山水、风光秀丽的自然之美,呈现乡风文明、村美人和的人文之美,展现宜居宜业、乐居乐业的生活之美。
  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必须更大力度促进农民生活富裕,用“农民富”提升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发展成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我们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更实的举措改善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我省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实现“农民富”,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当前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面临不少新的挑战,需要坚持多条腿走路,不断开辟新的增长点,推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进城务工农民素质培养,提高就业技能和质量,注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鼓励支持他们用勤劳的双手、高超的技能增收致富,创造美好生活。
  实现“农民富”,要持之以恒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得好,就可以减少农民的支出,相当于提高收入,而且这是公平普惠的。我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大力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特别要关心关注农村各类困难群体,在保障和救助上该扩围的要扩围,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坚决兜紧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实现“农民富”,要坚定不移维护农民各项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在农村改革发展中,要切实维护农民切身权益、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真正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切实保障农民各项权利,无论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市,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都必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让农民自己作主、自主处置。
  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必须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提供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三农’工作”。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必须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总书记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解决近1亿人的绝对贫困问题,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按照党中央要求,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都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确保党管农村工作要求落到实处。要坚持“四个优先”,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决克服、扭转一些地方对“三农”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要用好“第一资源”,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摆在优先位置,吸引包括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农业科技人才是一支重要力量,要引导他们扎根基层,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以实际行动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要建强基层组织,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扎实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深化提升等行动,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加强、全面过硬。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全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坚决查处各种损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和合法权益。
  2022年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指导性。我们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不移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认真抓好江苏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筑牢“三农”压舱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邮编:213003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承办: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总访问量: 当日访问量: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