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组工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动态 >> 要闻导读 >> 内容
 
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协同发力
摸清城乡“家底” 助绘“美丽江苏”
发布日期:2022-08-23   来源:新华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今年5月、6月,在省自然资源厅的组织下,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接连传出好消息——该院作为技术支撑单位申报的“江苏南水北调东线湖网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入选“十四五”期间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现国家“山水”工程江苏零的突破;该院编制的《江苏太湖流域水源涵养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实施方案》通过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组织的竞争性评审,成功入围“2022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名单。两个国家级生态修复工程获得中央财政奖补23亿元,为建设“美丽江苏”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坚持创新驱动、致力转型发展,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贡献“地质智慧”和“地质力量”。
  守护水质安全 助力“水韵江苏”
  江苏通江达海、河湖汇聚,长江横贯东西,大运河纵贯南北,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水源头区。
  2021年开始,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在工程区内开展水系、生态本底、生物多样性、矿山地质环境等12项调查,深入查找影响水质的三大隐患,明确了加强生态源地保护、增强湖泊湿地水质净化能力、强化河湖周边农田自净能力、提升山林水土保持能力等四大任务。以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格局、保障水质安全为核心目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太湖流域是长三角中心区域,夯实太湖流域生态安全基底,对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具有突出生态价值。入围国家生态修复工程,有助于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中打造示范样板、积累经验做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绿色成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精准调查城乡 筑牢发展根基
  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城市地质调查设区市全覆盖。早在2006年,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就开启转型之路,从“上山”到“进城”,卓有成效地开展城市地质调查工作。
  2013年4月,国家发布《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及时策应苏南现代化建设战略,2015年,超大型区域化综合地质调查项目——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启动,项目系统查明苏南地质环境资源承载力、支撑苏南地区城镇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地质资源禀赋,打开了地质调查成果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快速合理应用的突破口。
  2014年,江苏建成全国首个省级国土(耕地)生态地质环境监测网。徐州、泰州、南京、淮安、无锡、常州、苏州等地提出了富硒土地开发利用区划,宜兴市太华镇建设富硒土地开发利用示范基地,助力当地“富硒经济”的发展。
  十余年来,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以推动新型城镇化绿色、低碳、循环、安全、集约、智慧发展为目标,探索提交了一大批可靠好用的地质成果与对策建议,在服务城市规划建设、保障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开发地下空间 打造示范工程
  今年以来,位于连云港徐圩的“地下水封洞库”项目建设加快,为连云港石化基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调查发现,连云港地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具备采用地下水封洞库技术建设能源储备库的条件。得益于这项地质发现,“规划建设连云港石油储备库”被写进《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及《江苏沿海地区国土空间规划》。
  去年,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在苏中地区布设的“苏热1井”成功探获干热岩资源,首次证实苏中地区蕴藏丰富的干热岩资源。江苏由此成为我国第四个发现干热岩的省份。与此同时,该院创新提出土地多种资源及典型盐矿矿产地下空间协同利用模式,建成江苏淮安矿地融合示范工程,服务淮安盐化工基地发展及国家储气储油库建设。同时,该院瞄准“双碳”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碳储碳汇关键技术研究及能源安全高效利用研究示范。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 邮编:213003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承办: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总访问量: 当日访问量: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