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内容
 
市政协举行大会发言
发布日期:2005-01-14 浏览次数:  字号:〖
 
    1月13日下午,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代表带着真实的社情,怀着深切的民意,走上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台,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他们的真知灼见,无疑会成为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常州的强大动力。
                               实现城市建设发展新跨越
    我市城市建设这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不但提升了城市本身的品位,还有力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一些困难和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在新一轮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常州市委员会建议:
    要从科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实事求是地研究城市自身资源的承载能力,确定城市积极、稳妥、科学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速度。要高度珍惜和精心经营土地资源,放大城市土地效应。严格执行土地审批制度,重视城市各类功能区域的空间布局和规划,变粗放式的“圈地生财”为精细化的“集约用地”,引入高效利用土地的诱导机制,鼓励发展“零资源经济”和“循环经济”,从“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要努力拓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投融资机制。要精心发掘和组织一批城市建设和经营管理的可赢利重点项目,要努力挖掘和盘活城市的现有存量资产,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和发展。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步推动建立城市发展基金,向社会广泛筹措建设资金。
    在以“尚文重教”、“诚信礼义”、“经世致用”和“开放兼容”为特色的常州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建设学习型城市为抓手,精心打造以“诚信”和“创业”为内核的深入人心的常州现代城市文明精神,全方位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建设法治政府,着力营造“以人为本”、以“法治”为中心的公正、公平、安全、有序、和谐的城市人居“软环境”。
                               构筑现代化“三农”综合服务体系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和土地经营的推进,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内容的“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严重影响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影响我市“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中国民主同盟常州市委员会建议建立和完善长效的服务机制,构筑以信息服务手段为特征的现代化综合性服务体系,实实在在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
    常州“三农”综合服务体系由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村经济服务平台、农业企业服务平台和农业资源电子档案库四大系统组成。其中: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力求实现农业信息传播的及时性、查询的方便性、使用的实用性和信息的充分性和可靠性;农村经济服务平台是农业信息产业化的组织体现、连接“三农”与市场的桥梁和完善政府服务职能的核心环节;农业企业服务平台旨在建成引导涉农企业带领广大农民铸造常州农产品品牌,将常州农业带出常州、融入国际的龙头和指挥台;农资电子档案库可全面集中农业资源信息,为政府服务于“三农”提供资源保障。
    该中心可采用政府挂牌、企业化运作的方式。建议由中共常州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牵头,成立一非盈利性机构——常州市“三农”服务中心,来负责“三农”服务体系管理;资金筹措采用企业投资、政府扶持的方式。抓好典型,以点带面,逐步完善整个信息服务网络。如何运用信息手段教育培训农民实现致富,应当成为服务体系的重点和长远职能,这也是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市能源消费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我市电力、煤炭、燃油等主要能源短缺现象逐步呈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构成了一定的冲击,面对电力供应日趋紧张、成品油价格不断上涨等不利因素,我市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强节能管理,促进能源综合利用率稳步提高,是政府、企业和百姓共同关心的问题。为此,中国民主建国会常州市委员会建议:
    在积极开展节能宣传、树立全民节能意识的基础上,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高起点推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降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度,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引导、鼓励企业投资开发能源节约型产品,积极推广利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推行清洁生产,创建循环经济模式。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建立内部能源综合利用的小循环经济模式;构建工业园区内统一供应能源、统一处理排放污染物与废弃物、综合开发利用再生资源的中循环经济模式;创建全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遵循生态平衡规律、集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为一体的大循环经济模式。
    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节能新机制,制定抑制能源过度消费的经济政策,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经济杠杆实行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公共财政支持政策,以法律手段完善能源供应与消费,充分利用公共财政政策,加大对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建议各级政府、各单位建立健全能源节约责任制,在完善能源使用的计量、记录、统计、报告的基础上,把能源节约的责任纳入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并进行日常考核与奖惩,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我市基础教育成果丰硕,全面高水平普及了学前三年和十二年基础教育,适龄青年进入高等院校的比例已达42%,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此同时,教育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教育体系、教育结构、教育机制、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和完善。其中优化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置、促进常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是关系“常州的教育优势能保持多久”的全局性课题,中国民主促进会常州市委员会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民进常州市委的调查认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财政投入总量不足,并且有不少浪费。优质师资的分布重城区轻乡村。课程建设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无序、迟缓。民办学校、民营学校的运作尚需规范。
    为此他们建议:市政府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在市一级财政教育投入的总量上做“加法”。政府应按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4%这一目标逐年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市级财政中的比例。政府又要做好“减法”,要出台相关政策,降低教育成本;要加强对基础教育软、硬件建设的宏观调控,制定并落实切实有效的政策,加大教育软件建设的投入。建议政府明确、完善和落实过去已有的优秀教师轮换支援老、少、边、穷地区学校的制度,制定鼓励在城镇退离休的优质师资,自愿到农村学校继续任教的优惠政策。可建立市、辖市、区党政领导与农村学校的联络指导制度。把优化、拓展老少边穷和薄弱地区学校的教育资源,提高这些地区和学校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作为主要工作。
    进一步完善政府督学机构的功能,将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纳入其督导工作。 建议颁布《常州市教育督导工作暂行规定》,修订常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的工作职责,探索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通过相应指标在不同水平上的考评,通过计算和比较,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全面提升社区建设水平
    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是城市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2004年6月10日召开的全市创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动员大会提出,我市将争创“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为了加快推进我市社区建设,中国农工民主党常州市委员会开展了我市社区建设情况的专题调研。
    调研发现,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社区建设认识程度不高,组织推进力度不强;社区建设参与主体的责权利有待进一步明确,社区作为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社区建设投入机制没有形成,社区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有待加强;居民对社区的依存度不强,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自治的积极性不高。
    对此,农工民主党常州市委建议,要把社区发展纳入城市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布局,抓紧完善我市社区服务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制定社区服务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社区建设各项工作机制,保障和促进我市社区建设实现良性发展。 建立有序高效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行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打破条块分割,逐步构建市、区(辖市)、街道、社区管理网络框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奖优罚劣的考评机制。整合各种社区建设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市政府要尽快研究制定社区设施资源共享的地方性法规,明确将社区中适合开放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资源纳入共享范围。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社区居民与社区的利益联系,积极推进和加强社区自治,推进社区服务专业化建设,努力提高居民参与的组织化能力,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
                               以高效城管体系促城市长效管理
    城市管理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去年我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了“创卫”、“创模”验收,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加快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然而尚有较多的市民对城管工作不太满意,推进长效城管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期盼。中国致公党常州市委员会在进行了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调研发现城市管理特别是长效管理困难的主要原因如下: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管理对象敏感;司法保障不力;市政公用设施的不配套和城市功能的残缺,形成了城管工作中的矛盾;执法力量薄弱。
    致公党常州市委建议,要完善法律支撑体系,加强城管司法保障。要加强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政府应花大力气从事城管的研究工作,为培训人、建立体系、立法等提供理论基础。建议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城管构成模式,形成“以市为中心、区为重点、街道为基础”的城管体系,改变目前城管多半沿袭部门管理,形成管理部门林立、各管一摊、相互扯皮、有利争着干、无利推着转的局面。要统一执法机构,形成一支能够“统一调度指挥、统一布置任务、统一执法装备、统一案件处理”,垂直管理的城管行政执法队伍。加强日常监控执法是推进城市长效管理的有力措施,执法队伍实行24小时日常监控执法,在改进执法方法的同时,还要建立城管服务热线、新闻媒体曝光和监督投诉快速处理系统网络机制,营造良好的城市管理氛围,从而共同提高我市城管质量,提升常州美好形象。
                               加快制造业升级
    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总体格局下,常州如何增强忧患意识,积极进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的超越发展?针对这一重大课题,中国九三学社常州市委员会以制造业升级为切入点开展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九三学社常州市委认为,加快制造业升级是发展常州经济的当务之急,并建议:整合全市政府部门、高校、企业从事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研究力量,对我市的产业现状、结构特点、国际制造业发展及转移趋势、国内其他地区产业调整动向进行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研究,充分利用相关高校在机械制造、化工、纺织、建材等方面的专业特长,设立产业经济的战略研究机构,官产学研结合,在行业细分基础上,为我市产业升级提供知识、技术和信息支持,确保制造业升级战略的有效推进;立足常州产业基础实际,在坚实的基础上寻求制造业升级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产业结构向"适度重型化"调整,把握好重型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平衡、产业规划和城市整体布局间的平衡、参与国际分工和完善工业结构间的平衡,处理好我市已有特色产业和调整新增产业间的关系,提升我市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切实推进品牌战略,为产业升级夯实基础增强实力,让常州产品以自主核心技术和内在质量为基础和后盾,在培育塑造品牌中走向世界,占领更大市场,实现品牌的超值利润;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政府在产业升级中的引导、调节作用,使产业政策建立在科学性和切合实际的基础上。
                               推进行业商会建设
    行业商会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而不可或缺的社会中介组织,是协调关系、提供服务,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行业自律性组织。行业商会的发展是市场经济成熟的象征。大力培育和发展行业商会,既是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现实需要。对此,我市工商业联合会有着鲜明的观点。
    截至2004年,全市注册登记的行业商会(含协会、同业公会)及各类社团行业组织共350家,其中工商、经贸类的行业商会(协会)有91家。目前,工商联有30多个行业商会、同业公。大多数行业商会组织自建立以来,能围绕行业特点,分别开展各种培训、技术咨询服务,组织企业参加商务展销等服务活动,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行业组织的功能跟不上形势的变化,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全市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
    市工商联为此建议:加强对行业商会(协会)发展的统筹规划,突出行业商会(协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应有的地位;进一步改进行业商会的登记管理办法,走依照法律来管理行业商会(协会)、行业商会(协会)按照法律实行行业自律的发展之路,推动行业商会(协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允许成立异地商会,扩大地区间的经济往来,促进市场的发展和繁荣;赋予相关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商会作用;支持工商联在非公经济行业中成立行业商会,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培育一支高素质的行业商会工作人员队伍,保持行业商会(协会)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使行业商会真正成为政府与企业联系沟通的桥梁与纽带、企业与社会联系的载体。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事业正处于特殊的发展时期。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包括劳动关系正在发生着重大的调整和变化。在加快发展的艰巨任务和各种具体困难面前,如何妥善解决劳动关系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为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劳动,市总工会围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一课题开展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市总工会认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指针。他们建议: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让职工分享改革发展的共同成果;把握好劳动关系稳定这个关键,处理好亲商、亲民和亲资、亲工之间的关系,坚持把最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全市劳动关系的稳定;重视解决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存在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推进就业、再就业工程,保障职工劳动就业权利,进一步加大依法维护职工权益的力度,保障职工劳动过程中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落实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把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任务落到实处;认真解决企业改制中职工合法权益保障问题,体现关注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特殊利益和适当保护;落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具体措施,真心实意为广大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群体办实事,进一步增强广大职工建设常州、发展常州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他们特别建议市政府就我市国有企业改制和职工合法权益保障问题组织专题调查和评估,采取具体措施,认真解决职工身份置换补偿金、劳动合同短期化等问题,稳定职工队伍,增进社会和谐。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根本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围绕这一问题,市政协医卫体育界委员小组开展了深入调研,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市政协医卫体育界委员小组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我市在公共卫生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在传染病防治、爱国卫生、医疗救治、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对此,市政协医卫体育界委员小组认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关系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必须建立一把手负责制,组织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案,认真研究解决公共卫生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责任追究,切实把卫生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公共卫生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上来;要加大投入,认真实施,加快信息网络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构建适应形势需求的四大公共卫生体系;突出重点,周密部署,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各部门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全面落实各项措施,防治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等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传染病发生,推进常州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