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内容
 
市政协召开十二届十四次常委会议
发布日期:2010-08-17 浏览次数:  字号:〖
 

       今年5月,市政协社会法制与民族宗教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及相关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日前召开的市政协十二届十四次常委会议上,市政协常委(委员)们拿出了2万余字的调研报告、7份发言材料,进行了专题探讨协商。

  当前,由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型,“小政府”管理形态向“大社会”管理形态转型,“公共安全”向“公共服务”转型。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加上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社会矛盾相对凸显。

  目前我市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不断得到加强并有所创新,但仍然面临挑战:第一,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还需要增加并建立有效载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还相对单一,社会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二,社区建设和管理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尚未完全突破计划经济的模式;第三,流动人口管理资源分散,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和专职人员配备尚未完全到位;第四,社会组织的发展还不能适应社会管理的客观要求;第五,互联网发展对社会管理提出严峻挑战,舆情管理难度加大。

  通过调研和组织座谈研讨,赴外地创新管理先行先试城市取经,委员们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的意见与建议。

  要改进提供公共服务方式

  市政协社会法制与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朱国强说:“首先要改进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委员们建议,在我市逐步实行城乡保障制度并轨,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改进政府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模式,形成社会公益事业举办主体多元化的格局;进一步加快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并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的监察评估,从而保障这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与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是委员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委员们认为,可以多种方式设立社会组织发展和志愿服务专项资金;创建我市社会组织发展孵化基地,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社会组织退出机制;完善志愿服务招募动员机制,探索建立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联动机制,形成“社区工作者引领志愿者拓宽服务,志愿者协助社区工作者加强社区管理、改善社区服务”的发展模式。   

市政协常委吴小华认为,尤其应当增强社会组织社会服务功能,推动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市政协常委李永达认为,要建立社会组织购买政府服务和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制度,为社会中介组织提供必要空间和条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

  加快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分开

  委员们同时提出,要“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形成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管理良性互动”。建议加快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分开,逐步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基础、以社区工作站为依托、以社区组织为补充、驻区单位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结构。

  市政协常委汪志光说,加强社会管理的关键,是提高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的质量和水平;其次,培育社区居民自治意识,规范社区民主决策程序,健全民意表达和监督评价机制;第三,优化社区工作人员结构,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委员沈建钢认为,可以从建立工作减压、收入增长、教育培训、考核激励等机制上入手。

  维稳,要坚持服务与管理、预防与控制相结合

  针对“加强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委员们建议,坚持服务与管理、预防与控制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强化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建立完善特殊人群关爱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完善预警应急和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强化网络安全和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稳定良好局面。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孙国建,副市长居丽琴专程到会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并与委员进行了面对面协商。居丽琴表示将吸收委员们的有益意见与建议,将加强社会管理这一课题纳入市“十二五”规划、纳入公共财政、纳入改进政府工作重点、纳入综合治理重点、纳入群众监督重点。

  市政协主席于超,副主席顾森贤、陆志奋、张云云、赵敖祥、朱剑伟、严国强、卢明康和秘书长刘醒铭出席会议。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