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内容
 
文教卫体委:提升市民素质 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发布日期:2012-11-01 浏览次数:  字号:〖
 
常州市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员会

  提升市民素质,推进文明城市建设,是今年初市委下达给市政协的重点调研课题之一。自3月份以来,市政协副主席朱剑伟带领学习与文史委员会的部分委员,就这一课题展开了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听取了市文明办关于提升市民素质、创建文明城市方面的情况介绍,先后赴扬州、无锡、镇江等兄弟城市进行了考察学习,召开了市公安、城管、教育、民政、交通等部门的专题座谈会。调研组成员还分别深入街道、社区,察访了部分市民不文明行为较多的路段、道口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调研组成员多次进行了认真地座谈、讨论,就如何提升市民素质,推进文明城市建设,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建议。

  一、推进文明城市建设中市民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市民素质从内涵上看,包括市民的思想理论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道德审美素质、心理身体素质等;从形态上看,反映市民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处世方法、传统习俗;它内化为人的品德修养,外化在市民的日常行为,表现为市民的文明素质。

  如果说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那么市民素质就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和文明水平,是判断一个城市和谐、美好、幸福的尺度和标杆。

  常州是一个有着2500多年文明史的城市,也是一个现代经济科技较为发达的城市。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和现代文明的熏陶造就了常州人较高的文明素养;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为常州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多年来,常州在创建文明城市中,无论在硬件环境、还是在软件建设上,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有“道德讲堂”在全国的示范效应;有“常州模式”的慈善事业在全国的影响;有全国首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有平安常州建设取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等殊荣;有成功举办十七届省运会,为创建工作打下的良好基础。尤其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方面,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有反映较好的精神状态,体现城市魅力的品牌特色,取得全国影响的显著成效。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市民的文明素质和思想道德境界有了很大的提升;崇德向善、奉献社会、关爱他人,身边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讲文明、树新风,成为一种自觉追求的良好风尚;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是连续三届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二是被命名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三是道德讲堂红红火火,涌现出象邓建军、殷雪梅等一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四是群众性创建活动逐步深化,“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不仅口号响亮,而且已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特别是今年3.11全市动员大会和3.18全市指挥部成员大会以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宣传力度、前所未有的发动广度、前所未有的参与深度、前所未有的活动强度、前所未有的夺冠气度展开,创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向前推进。

  但也不可否认,常州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在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城市管理等方面,与现代文明城市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特别是在一些软件和细节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成为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瓶颈和“短板”。

  具体来说,第一,在不文明行为举止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乱闯红灯、乱跨护栏现象屡禁不止。在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规定,一个道口在半小时中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发生4例就为零分,乱跨护栏发生9例则为零分。我市的情况是,暗访半小时,10个交通路口闯红灯平均多达115次,其中兰陵岗交通路口分别高达234次和275次。南大街不走斑马线乱穿马路被暗访者称之为“如横渡长江”,新世纪商城与常州商厦中延陵西路上有时跨护栏也是三五成群。二是乱停车、乱占道现象严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道路上随意乱停车、乱占道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占盲道现象突出。经暗访观察,在市中心道路某路段半小时就有14辆汽车占用盲道。市区10条主要商业街和10条主要干道占用盲道现象司空见惯。乱占道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流动摊位占道经营,乱摆乱设,在小东门桥附近尤为突出。三是乱扔垃圾、乱吐痰现象时有发生。在火车站、汽车站、商业街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乱扔烟头、果皮、饮料瓶、包装袋(纸)现象比较普遍,在某一个观察点,乱扔的烟头达289个;在行车途中也经常看见有纸巾、空烟盒等杂物扔出车外,尤其是送学生上学的车辆经常有早点包装、塑料袋从车中扔出;在社区也经常有居民乱扔瓜子壳以及随地吐痰等现象。测评标准规定:公共场所发现烟头、垃圾、痰迹以及公共设施损坏等现象9处为零分。

  第二,在不文明行为习惯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上公交车不排队、不让座;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影剧院等场所接打手机、脱鞋脱袜;说话带草字头、脱口而出;对公物不爱护,乱踏草坪,乱摘花朵,乱摘树果;在座椅、桌子上乱划乱涂,在旅游景点上乱画乱写;在社区楼道里乱张贴,乱刷写维修、清洗小广告,使有的楼道满目尽见牛皮癣。

  第三,在创建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一些市民对创建工作不关心、无热情。认为是党委、政府的事,是有关部门的事,是社区干部的事,抱着与已无关的态度;二是一些市民对入户调查不知情、不重视。交谈答题存在随意性,缺乏市民责任感和荣誉感;三是有极个别市民利用入户调查发牢骚,泄私愤。带着情绪胡填乱写,不反映真实情况。由此造成了在以往的入户测评中,我市得分相对比较低,而扬州等市得分较高或接近满分。

  上述这些影响市民素质形象的问题,其中有很多也并不是常州的特有现象,而是大多数城市所共有的。究其原因:一是数千年的生活习惯以及传统的民风民俗,与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产生了一定的差距。现在社会正在大转型之中,发展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追求科学发展、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统筹发展;生活由原来只追求吃饱穿暖转变到追求吃得好、吃得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上来了。城市也由过去的小、脏、乱向现在的整洁、宽敞、有序、和谐转变。但作为居民的生活习惯还没有自觉地向自律高雅文明上转型。特别是一些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口尚缺乏自我转型的意识,没有完全融入到现代城市生活中,在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上与文明城市建设存在差距。二是城市管理的理念、思路、水平、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以人为本,人性化还没有真正成为我们城市管理的基础。重管理轻引导,重现象处罚轻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措施。三是在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的宣传方式和内容上有待改善。重组织宣传形式,轻活动实际效果;重轰轰烈烈,轻内容质量;重临时应对,轻长效管理机制。缺乏城市形象的宣传和创建惠民、为民的有效宣传。创文明城市是为了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市民生活环境质量等意义并未被市民广泛了解和接受。

  二、提升市民素质  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远工程。它涉及文明理念、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法律意识等素质,也涉及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等方面工作,需要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感悟感知,才能完成自觉的转变过程。因此,提升市民素质,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要从当前和长远两个方面,在宣传发动、完善公共设施、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强化社区基础作用、加强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和提升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口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

  (一)以人为本抓宣传,营造惠民为民、提升城市形象的创建氛围。

  创建文明城市是为了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市民居住环境,美化家园,让市民更多更好地享受现代文明成果,是一项惠民为民工程。因此,需要社会的各个方面积极的参与、配合和共同努力。在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要让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作用家喻户晓、广泛接受,并成为市民自觉的共同行动。尽快扭转“是市委政府要创”的误解,使创建从“要我创建”到“我要创建”,让广大市民都能拥有强烈的驱动力,成为城市的主体。只有这样,创建工作才会有动力之源,才会见创建效果,才会持之以恒。

  在宣传的形式上,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多种公共媒体资源,充分宣传城市品质提升的意义。动员全体市民积极参与进来,做城市建设的主人。号召市民从自身做起,养成文明行为。作为一个高品质之城,常州人应该怎样做人,应该怎样做事,应该有怎样的心态;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等等,通过宣传让全体市民心中有数,能够自觉地身体力行。二是在车站码头、宾馆酒店、路口街巷、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发出争做文明市民的温馨提醒。让人不管身在何处均能感受到浓浓的文明氛围。特别是在路口、街口,近期我市实行路长制,机关干部职工纷纷走上街头值勤,进行文明行为劝导,这作为一种引导、宣传、营造氛围的临时举措是比较有效的。但从城市长效管理的角度看,可在各道口摆上卡通式的文明出行提醒牌,在路口指挥非机动车和行人的红绿灯上增加语音提醒等形式,来温馨引导市民文明出行。三是充分发挥社区、街道的基层宣传阵地作用,每个社区都要营造浓郁的文明城市氛围。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社区、街道、做了大量细致、富有成效的工作,但在社区、街道还要进一步创造浓郁的创建氛围。有温馨的宣传标语、宣传专栏、宣传板报和宣传活动,使每个市民都以行为举止文明、生活习惯文明、思想意识文明为取向,以做文明市民为荣,增强自豪感。可以通过公益邮件,向全市每个家庭发放建议表,对有效建议进行表彰,并付诸实施,以增加市民参与度,增强创建文明城市的荣誉感。四是在各大中小学校、工矿企业,建筑工地,小商品市场、农贸市场和菜场等,都要形成创文明城市的环境氛围。要利用会议、宣传栏、黑板报、广播、发倡议书等形式,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的目的、任务、要求,做到人人知晓,个个参与。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市民知晓率和参与率。五是在对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口教育的问题上,可以运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制作一些动漫片,创作一些文艺作品,深入到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口集中的企业、工地和居住地,进行播放、演出,把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创建文明城市这项工作,落实于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寓教于乐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口的生活素质。六是在对街头流浪、乞讨、求助者,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切实加强管理。当前是常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时期,建议集中一段时间,组织和依靠社会力量在我市大街、小巷和里弄,进行拉网式清理。一方面,针对“假乞讨求助,真恶要骗钱”者,要依法打击;另一方面,对确有生活困难、丧失劳动能力、寻亲不遇者,有关部门要区别对待,加强管理。

  在宣传的内容上,要以文明倡导、温馨提醒,城市文化和形象宣传为主,切忌空洞和口号式的说教,以免引起人们心理上的反感。特别是要增加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宣传,从环境上打造、氛围中体现、认知中感悟。常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有着宝贵的人文资源,素有礼仪之邦美称。从“三让国君”的季札,到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常州三杰”。为了让常州人、(包括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口)更加了解常州,接受常州历史文化的熏陶,建议在公园、广场、道路等名称、标识和内容上增加常州历史文化的内涵。在各大开放式公园内注入常州历史文化元素,使之成为宣传常州历史、文化、人文、特色等不同内容的主题公园,如将人民公园改名为季子主题文化公园,建议复建“季子祠”。在新建公园中复建“二贤祠”。将文化宫广场改名为“三杰广场”,并注入相关文化元素,如命名介绍,人物雕塑等,使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接受常州历史文化熏陶。展示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如人民公园的季子塑像,安放在草地上,许多人爬在季子头上照相、嬉戏、休息,给不文明行为提供了载体。目前人民公园的喷水池即将拆除,可考虑将季子像移在喷水池位置,增加底座、加高塑像,再配置相应的石裙带、石栏杆。各开放公园及广场,要对类似问题做一次调查,从改造硬件角度考虑,杜绝不文明行为的载体。通过各种主题公园,使市民在充分认识、了解自己城市的历史文化中形成强烈的热爱感和自豪感,也使经过常州、来到常州的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项工作,争取在2013年常州开邑2560周年时,申报成功并获得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真正把常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

  (二)实现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化和人性化,为市民自觉遵守文明行为创造条件。

  城市公共设施不完善和不人性化,加大了市民文明行为的成本,不利于市民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举止。因此,创文明城市必须要在城市公共设施的人性化完善上多下功夫。一是要继续实施市民找差活动。并将找差活动从少数人找差扩大到全民找差,从专业人员找差到市民业余时间都在找差,反映找差成果的得到奖励或道德积分,以使我们的城市设施更加完善。二是红绿灯控制系统设置更加科学化。作为一个荣获全国“畅通工程”A类一等城市,“国家模范交通管理城市”,常州在建立畅通城市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在一些较为宽敞的十字路口,红绿灯的设置较多的是为保证车辆通过的流量和时间,而留给行人通过的时间相对较短,有的路口绿灯亮时一路小跑步都难以按时通过。建议适当调整红绿灯时间分配,以免造成被动闯红灯。三是护栏、斑马线设置更加人性化。应根据实际情况、市民需求调整护栏设置。对南大街等商业集中的道路,应根据市民穿越道路的实际需求,增加或加宽斑马线,设置路中央行人等待区等,以降低市民文明成本,减少被动违章现象。在一些被行人随意穿马路形成的绿化带损坏地段,应在研究调整穿越马路道口的同时,及时完善绿化,以免形成“人走多了就是路”的乱穿马路现象。四是在市区等红灯区域设置遮阳伞。目前常州路宽车多,使得市区红绿灯的间隔时间不断延长,短则数十秒,长达数分钟,而且行人为了不跨越护栏,往往要绕行一段路程,夏季来临,烈日炎炎,太阳灼人。考虑到路人等红灯时免于淋雨水和被太阳暴晒,建议有关部门参照其他城市的做法,在我市的一些主要交通路口设置统一的遮阳伞,方便百姓。五是完善垃圾收集设施。对于一些深巷远弄垃圾当道、塑料袋纸片满巷等现象,要从垃圾收集装置的材质、形状、大小、功能、位置、密度等方面以科学的态度加以研究解决。以完善并人性化公共设施,来提升城市品质,提升市民素质。六是提升窗口行业文明素质。让出租车、公交车司机成为文明出行的带头人。对每位司机发“做文明司机,创文明城市”应知应会告知书,并制定考核标准组织考试。让旅游行业的导游队伍成为文明城市的宣传员。对导游人员进行文明素质的培训教育,把“当文明游客,创文明团队”作为宣讲内容,以共同来营造城市的文明氛围。

  (三)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机制,创造推进文明城市建设服务品牌。

  志愿者服务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关爱他人,回报社会,是提升自我素质和社会文明素质的有效载体,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服务品牌。要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建立一支以市民群众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具有较高服务技术水平、乐于奉献的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维护公共秩序、保护生态环境、深化社区服务、进行文明宣传等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团结友善、助人为乐“帮一帮、让一让”等社会风尚,引导广大市民宽容礼让,处处尊重和方便他人。要围绕建设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统筹规划和安排志愿者服务活动,包干定点,使之成为常规做法。一是要积极营造氛围,形成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队伍。通过规范志愿者的招募、注册和管理等,培育壮大各类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并形成各种特色服务品牌。二是在公园、广场、车站等公共场所,形成志愿者服务点。成为志愿者定时定点服务的场所,并明确任务内容,责任到人。三是完善社区志愿者服务。在这方面我市已有较好的基础。如钟楼勤业一社区已坚持每月“110服务”、退休党员群众安全值勤,每天安全喊话近十年。这些党员牵头、居民参与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是建设文明社区、和谐社区的有效方法。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主题活动。如找差志愿活动、“三关爱”志愿活动、“情暖万家”志愿服务彩虹行动等等。在使志愿者服务成为常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做到哪里要服务,哪里就有志愿者。

  (四)建立健全社区结对共建机制,强化社区基础作用。

  社区是提升市民素质,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环节。一方面社区工作日益繁重、千头万绪,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另一方面社区面临着专职工作者队伍人员少、经费少、条件差等实际困难。在前几年的文明指数入户调查测评中,我市社区的分数明显低于扬州、镇江等城市。因此,提升社区文明氛围,提升居民文明素质是我市社区必须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需要全社会长期支持、长期关爱、长期结对共建。一是市级机关各级党组织、驻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要与社区签订长期结对共建、创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协议;二是统筹制定结对工作计划,每个季度有工作计划、有项目、有内容;要精心组织、认真落实、求真务实,防止形式主义走过场;三是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提升居民素质活动,送知识、送讲座、送书本,组织公民道德纲要的学习辅导,继续做亮“道德讲堂”特色品牌,提高居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送温暖、送咨询、办实事,解决居民的忧事烦事恼心事,提高居民的创建意识和和谐文明意识。

  (五)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素质教育机制,为创建文明城市打好基础。

  提升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既是提高市民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在建设全国文明城市中有一票否决权的部分。近年来,我市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成效卓著,形成了以“五色教育”为重点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我市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市教育局被评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未成年人的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的通力合作、齐抓共管。一是要建立完善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每年召开1-2次全体会议,不定期召开部分成员单位参加的专项会议,指导和协调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二是学校要广泛推进素质教育,针对未成年人大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意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不足之处,精选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增加教育途径,强化教学效果。三是未成年学生的家长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开家长会、家访、短信沟通、互动平台都是实践中证明的好方法。四是全社会要关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氛围。由市教育局、市妇联、市移动通信公司联合建立的“龙城网上家长学校”成效明显,非常成功。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也成为未成年人释放苦恼的平台,受到他们的欢迎。这些社会关爱未成年人成长的好做法既要坚持下去,又要不断创新。要通过方法得当,润物无声的教育,使青少年自强自爱,消除一遇逆境就跳楼轻身的现象。同时,要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要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等影片、光盘、游戏、出版物、玩具等。五是筹建青少年科技馆。根据中央的要求,各级政府要把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大城市要逐步建立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配套的市、区、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中小城市要因地制宜重点建好市级未成年人活动场所。但是截止目前,我市尚没有专门的青少年科技类活动场所,跟周边发达城市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建议加快统筹协调规划,在我市早日建成青少年科技馆。

  (六)建立健全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口素质教育机制,营造全民共创的环境氛围。

  我市有近150余万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口,他们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口来自各地,行为习惯、生活习俗诸多方面还有待适应和融入到这个城市。因此,提升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口素质,也是推进文明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思想上容纳。要以包容的情怀来善待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口、思想上真正重视,行动上真正关爱他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要在做好安全、技能等培训的同时,宣传和加强做文明市民的教育。使他们感受到常州城市的美好,把常州作为第二故乡,主动融入这座城市,主动融入城市的生活和管理方式。二是生活上关爱。政府各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和出台措施时要在社会保障、医疗、购房、就业、报酬、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与本地市民同等的服务,如市人口计生委专门安排给外来妇女免费体检就很受她们欢迎。三是技能上提升。利用“新市民学校”,为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口构筑教育和培训体系,普及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劳动技能,使他们工作有能力,生活有滋味。四是文明上提高。把教育、管理和服务结合起来。对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企业、建筑工地、菜市场、老小区等单位和场所,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发文明手册,挂文明标语,定文明规范,倡文明风气,以提高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

  (七)要重视和创新对社会管理的研究工作。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既是治理更是服务,融群众工作和民生工作于一炉。要从传统的“整治命令”思维,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从政府“包打天下”,到注重运用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合力;“习惯”灭火“,到突出源头治理;从青睐硬性行政手段,到重视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科技等综合管理。”天地交,而后能成化育之功;上下交,而后能成和同之治“。当前,要探索在抓经济、促转型升级的同时,更加重视管社会、管理人的工作。如何以人为本,创新应对工业化过程,消除心理脆弱,构建和谐心理;应对现代城市化进程,创新打造优良社会秩序;应对市场化,打造利他精神,构建”义中求利“的发展路径;应对全球化,构建中国人精神,培育强大的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

  (执笔人:沈建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