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社情民意 >> 内容
 
完善岗位设置 稳定基层卫生队伍
发布日期:2012-08-02 浏览次数:  字号:〖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事业,是缓解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重要举措。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我市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机构全面实施了国家基药制度,与此同时,机构人员编制核定、岗位设置等配套制度也相继出台。
        一系列制度实施以来,成效初显,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工作任务日趋增加与人员配置不足,二是卫技人员受岗位限制晋升与聘用不能同步,三是岗位设置与医疗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相悖。这些问题不利于稳定基层卫生队伍,是制约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据了解,岗位设置数是按2009年各单位卫技人员基数核定,没有留有余地。近两年,基层卫生单位部分医护人员符合晋升条件,并通过全国职称考试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称,但由于受到现行岗位设置的限制,这些同志至今未能享受到相应职称的待遇。据调查,由于近几年大专院校的扩招有更多的卫技人员充实到基层医疗机构,一方面有利于社区卫生队伍的优化,同时对现行岗位设置、职称晋升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取得专业资格后长期得不到聘用他们会选择跳槽,影响基层队伍建设;再者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要求更多的高级职称人员能够到社区工作,让老百姓看病更放心、更安心,现行制度也不利于引进人才。第三是由于历史原因,基层卫生机构部分医护人员因受学历限制,难以晋升高级职称,要从有利于稳定基层队伍建设,保障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建议:
        1.充分认识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医疗卫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医务人员服务的对象是人,医疗技术变化日新月异,要求医务人员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才能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技术岗位设置应有别于机关公务员的行政职务,社区卫生卫技人员技术职称待遇应与同行业及其他事业单位同等享受。
        2.要调查研究,统一政策口径。市编制办、人社局、卫生局对实施第一轮岗位设置后应进行跟踪,组织人员深入基层,了解和摸清岗位设置实施后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岗位设置、科学定岗和不断完善人事制度改革掌握第一手资料。相关部门政策要协调、匹配。不能各自一套,比如卫生部门鼓励人才进社区、继续教育,编办、人社严格控制岗位,以至于取得专业资格证书的人不能被聘用,引发矛盾。相关部门应根据卫生行业特点共同研究解决编制、岗位与实际需求的问题。
        3.要以人为本,稳定基层卫生队伍。一要体现灵活性。由于第一轮岗位设置是以原卫技人员基数为准,存在着岗位设置不平衡,结构不合理,建议要适时调整和完善岗位设置方案,增加中级岗位,鼓励医护人员钻研医疗技术,提高队伍素质;对社区卫生机构医、护、技、退休人员腾出的岗位可以交叉使用,以缓解卫技人员岗位设置与职称晋升的矛盾。二要体现人性化。社区医护人员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是医改的主力军,应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推进医疗卫生改革。专业技术职称是医护人员职业价值的体现,同时也事关个人切身利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关心这一问题,让医护人员安心在社区工作,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三要体现可持续。医疗行业是特殊行业,中高级卫技人员是社区卫生机构的中坚力量和学科带头人,既要考虑人员培训周期长,又要充分考虑队伍结构的优化,形成梯队,保证队伍建设的可持续性。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