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社情民意 >> 内容
 
关于保护并修复常州余阙庙(卞庄庵)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3-01-21 浏览次数:  字号:〖
 
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的卞庄村余阙庙(又称卞庄庵),始建于明初洪武年间。 余阙(1303-1358),字廷心,一字天心,西夏党项族人,元统元年(1333)进士,任泗州同知,不久供奉翰林文字,转中书,刑部主事。专修辽、金、宋三史。后担任翰林院修撰,迁翰林待制。拜监察御史,改中书礼部员外郎。至正十二年,余阙任淮西宣慰副使,佥都元帅府事。至正十八年守安庆,拒陈友谅。城破自刭。余阙去世后,追赠官衔摅诚守正清忠谅节功臣、荣禄大夫,淮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豳国公,谥号“忠宣”。明太祖朱元璋对余阙评价很高,称“自兵兴以来,(余)阙与褚不华为第一。”宋濂主修《元史》将余阙赞为“元末天下第一臣。”刘基是余阙同榜进士,入明后作《沁园春》词盛赞余阙。 余阕死难时,家人及长子均赴难,次子德富仅十岁,随老仆逃难至常州卞庄里定居,成为毘陵余氏始祖。余阙后人在常州繁衍生息,耕读传家,至今已有六百余年。明洪武年间,为褒扬忠烈,朝廷下令于安庆西门外及常州东郊之卞庄等地修建纪念余阙的专祠(俗称余阙庙)。《毗陵余氏宗谱》载:“元末忠宣公蹇蹇王臣,舍生取义,询为一代之贤大夫也……令有司建祠致祀,制以为典,春秋祀祭,显扬先烈,子孙世守弗替。”余阙庙巨石累累,翚栱兽镮。明清两代,府县官员在此祈福求雨。清咸丰年间,卞庄余阙庙曾毁于战火。至光绪七年(1881),余氏族人集资重修余阙庙。清末民初,改庙为庵,称卞庄庵。建国初年,此处曾作为卞庄小学。三十多年前,卞庄小学并入采菱小学,此处遂废弃。至卞庄小学时期,余阙庙有三进几十间房屋,其中还有一座古戏楼。院中散落多通纪念石碑,这些石碑在上世纪80年代为修建312国道,被填入河道埋入路基。目前,卞庄余阙庙尚存两进五开间,尤其是第二进的二层楼房,体量高耸庞大,造型优美,结构完整,其封火墙形制特别,为常州地区古建筑所少见。而在墙角处,尚有明代石碑镶嵌其中。2012年余阙庙已被列入常州第三次文物普查名录。 但是,这座古老建筑却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因为这座建筑尚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而所在地块已被划入规划改造范围。余氏后人及地方文化热心人士通过各种途径,奔走呼吁,希望能修复余阙庙,以保护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为使修复余阙庙的愿望得以实现,常州市余氏宗亲联谊会联合常州市地方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分别向常州市文广新局、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希望将余阙庙列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修复。2012年4月1日,常州市文广新局正式复函,认为余阙庙“建筑形制具有典型常州地方特色”,“建议修缮后可作为展示常州地方民间祭祀与民俗活动的重要载体”。 余阙庙的存废也引起了各地余氏宗亲的关注。据悉,卞庄余阙庙是目前国内仅存唯一的余阙庙。安徽籍余氏宗亲、知名诗人余建国先生曾多次来常州瞻仰余阙庙,并奔走扬州、南京、安徽等各地,联系余氏宗亲,呼吁保护卞庄余阙庙。2010年,余秋雨在其新作《我等不到了》表示:他是余阙之后,从安徽流徙到浙江。并说:“即使仅仅从甘肃武威一带的踪迹算起,从他们到我们,一路生死经历,也真称得上动天地、泣鬼神。”2010年10月26日,《兰州晚报》发表文章,称余阙是“ 甘肃科举史上唯一的‘榜眼’”,是“文天祥一般有清名的忠臣”。 2012年11月8日扬子晚报刊登姚晓东市长就网民呼吁保护修缮余阕庙(卞庄庵)一事批示,要求文广新局牵头组织调研,提出意见。市文广新局、规划局及天宁区相关部门通过调研确认,卞庄庵作为不可移动文物点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保护价值,将采取原址保护并提出下一步方案:一是将卞庄庵纳入凤凰新城规划体系,作为历史文化保护资源点列入整体地块规划利用内容,充分研究保护利用模式;二是由雕庄街道和当地村委做好相应措施,防止现有遗存再受到人为与自然损坏;三是根据有关规定,相关所有者或使用单位按照文物法要求适时开展修缮工作,并编制已毁部分的复建实施计划;四是待修缮复建完成后,按程序适时公布为文保单位或历史建筑。然而至今当地领导仍坚持拆除的主张,余阕庙(卞庄庵)处境岌岌可危。为此,我们建议政府尽快落实保护措施,使本市硕果仅存的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以免在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之时再痛失瑰宝。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