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社情民意 >> 内容
 
七举措推进我市物联网产业领先发展
发布日期:2013-12-11 浏览次数:  字号:〖
 
        据调查了解,当前我市物联网产业已具有一定基础和生产能力,在环境监测、智能电网产业、智能家居等领域均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如,远宇集团、中科院常州机电所、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中心、OKI冲电气公司、梅特勒-托利多测量技术有限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等一批企业及研发机构,已在物流网核心器件、传感器、软硬件等方面取得突破并部分投入市场运营。但是,常州企业依然存在总体实力规模弱小,发展路线模糊,技术标准缺乏,创新体系不够完善,应用领域与影响面有限,层次偏低,产品单调,运营模式不成熟,关键核心技术、基础技术研究开发与生产能力不强,专业人才缺乏,资金投入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建议我市积极探索“产学研对接、经科教联动、校企所共赢”的“常州模式”,从现有物联网领域技术、产业模式等方面出发,尽快制定配套政策,引领我市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抢占技术、产业、应用、人才制高点,在信息产业的新一轮发展中发出常州声音。
        一、设立专项资金,扶持企业突破关键技术。在重点发展的高端传感器、MEMS、智能传感器、传感器网节点、传感器网关、超高频RFID、有源RFID、RFID中间件产业等核心技术以及物联网相关终端设备和软件、信息服务等方面,实施专项财税优惠政策扶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形成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知名品牌。
        二、依托产业联盟,加快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当前,常州市已有新传感网(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主要职能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发,组织技术力量攻克新传感网核心技术,积极参与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制订,推动科研项目的产业化进程。政府及相关部门可积极扶持“常州传感网产业创新联盟”开展工作,在企业、社团自主制定和参与标准制定;加强产学研协作,加强基础研究,加快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整合产业资源,推动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物联网标准化协作机制等方面,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研究应用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早日形成完整的新传感网产业链。
        三、培育示范工程,推动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2010年,江苏省提出培育物联网产业十大示范工程,包括:智能工业物联网示范工程、智能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智能物流物联网示范工程等。建议贴近江苏示范工程布局,引导我市物联网企业通过进入示范性、带动性强的应用项目,积累成功案例,形成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的良好氛围,创出特色,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我市物联网产业水平。
        四、重视人才培养,不断壮大物联网人才队伍。2011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江苏6所大学开始招收物联网专业新生。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也获批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这是我市在物联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上具备的优势。长远看,造就一批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国内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科技领军型创新人才十分重要,政府要提供有力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优化创业环境,着力助推物联网产业发展。政府要加快研究、制定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人才、资金方面的政策,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加强统筹规划,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将有限的产业发展资源合理使用,提高产业发展速度;建立物联网企业信息库,为我市企业和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行业信息服务;拓宽投融资服务渠道,创造有利于创新型企业成长的投融资环境。
        六、摸清企业状况,建立政企点对点服务机制。认真进行调研,摸清涉及物联网的企业数量、产品方向、产品种类、企业规模、产品市场、企业家背景等有关情况,制定出切合这些企业实际的扶持政策。对优势企业甚至要一企一策,为这些企业在市场开拓、资金筹措、信息发布等方面进行点对点服务。只有工作到位了,常州物联网企业集群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七、制定培训计划,进行物联网知识的普及教育。当前,众多专家认为物联网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这个引擎如何与我们的传统产业对接,不仅需要科研机构的研究,更需要广大企业家的参与和实践。因此,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要经常组织高水平的物联网知识普及教育报告会,推广典型、示范应用、宣传与传统产业对接的成功案例,通过普及教育,使常州的广大企业家先人一步了解物联网。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