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委员风采 >> 内容
 
邵建国:推进常州工业经济集约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布日期:2014-09-22 浏览次数:  字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问题日趋凸显,为缓解资源稀缺性与经济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资源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化发展。为此在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就推进我市工业经济集约化发展形成几点思考。
  一、我市工业经济现状分析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度增长11%;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0亿元,较上年度增长12%;工业有效投入增长15%;净增私营企业5000户,新增个体工商户20000户,新增个私企业注册资本400亿元。虽然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已经处于一个相对比较高的平台,但是深入分析我市工业经济,特别是从增长的内在质量上,工业增长在总体上尚处于粗放型状态,主要表现在:
  (一)工业投入与产出不协调。至2011年以来,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力度继续加大,以年均30%左右速度增加。这样不仅仅扩大了工业经济的总量,同时支持了企业的设备的更新、技术开发投入强度、吸纳人才力度,企业从而更能够提升其产品的附加值,带来较为明显的产出。但是也存在着投入和产出不协调的状况,一般工业投入增速与增加值增速之比2.5:1为合理值,我市两者之比为2.7:1,这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投入的增长在推动工业发展的同时,其产出效果并不是最优效果。
  (二)能源资源 。近年来,常州经济消耗也明显扩大,甚至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而能源消费 年均增长14.5%,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之比)达到1.2,而且工业综合能耗增速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综合消费量1119.9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1.07%,较上半年增幅高出4.4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4.3%,重工业同比上升12.5%,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达92.7%,比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比产值占比高出10.8个百分点。五大高耗能行业前三季度综合能源消费量979.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1.1%,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达519万吨标煤,占全部规上工业的46.3%,比其工业总产值占比高出30个百分点,即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创造了16.3%的产值,消耗了46.3%的能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尚以粗放型为主。
  (三)单位产品能耗普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市能源利用效率仅33%,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 、化工、轻工、纺织等8个行业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钢、水泥、纸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45%、12%。粗铜综合能耗平均为1吨标准煤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氧化铝综合能耗平均为1154公斤标准煤,比国外先进水平高50%左右。这是由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相应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效的政策和技术推广滞后的缘故造成的。
  (四)工业排放量一直没有得到完善的控制。其中以烟尘排放和分成排放尤为突出。最明显的凸显就是产生了雾霾,污染排放量的大幅增加,工业建筑工地遍地开花,污染控制力度不够,主要的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等多种原因造成雾霾不断发生。 由此可见,我们已经为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如果我们不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不尽快调整产业结构,不尽快改变我们落后的生产方式,要想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将非常困难。
  (五)市域生产力布局仍存在问题。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的产业、产品趋同现象。辖市、区、乡镇以及开发区支柱产业优势不够明显,区域功能定位不够清晰,既影响区域分工协作,阻碍全市发展和竞争合力的建构,又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浪费,影响各地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和竞争能力的迅速提高。污染企业布局分散,加大了治污和改善环境的成本。生产力布局的分散及未能形成合理空间分工,尤其是污染企业未能相对集中布局,不仅导致土地和其他经济资源的浪费,还增加了对各类资源保护的成本和合理开发的难度,给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我市工业走集约化道路的几点思考
  工业的集约化经营本质不仅仅在单位劳动对象上投入较多的劳动资金、技术, 而且是要获得大于投入增长幅度的产出效益, 即以小的劳功消耗获得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围绕优化结构、扶优育强、企业创新、企业优化节能等途径,推动工业经济增长。推进我市工业经济集约化,就即期适应性调整而言,要按照调整结构、扶优育强;注重创新,提高素质;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基本思路,并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产业发展引导和调控,着力推进适应性调整
  1、在技术改造方面:针对当前宏观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土地、电力的制约,要适度调整重点项目的实施进度,按照保续建、保竣工的原则,加强对在建项目的协调。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和配套条件,进行科学安排。鼓励和加大与大专院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为企业获得科研成果构筑顺畅的平台,方便企业获取新型的技术和研发成果。对主要行业、骨干企业的技术薄弱环节,由政府带头定期向国内外进行研发项目招标,更广范围内支撑企业风技术改造。坚持产业政策导向和择优扶强原则。市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主要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经辖市(区)以上经贸部门核准或备案的技术改造项目。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目标,对“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五大重点产业骨干企业、重点培育发展企业、星级企业、列入财源建设计划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省级以上名牌和驰名商标产品实施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2、在加快扶优育强方面:(1)着力培育大企业。实施培大育强工程,通过扶优扶强、开展竞赛活动、进行通报表彰、授予“行业标兵”、“纳税大户”等激励措施,推进我市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2)大力培育新企业。市财政每年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市区中小企业创业、市场拓展、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服务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贷款风险补偿与奖励等;积极组织中小企业进行创业辅导,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并引导发展现代家庭工业,引导家庭工业提升档次。(3)积极培育新产品。政府可对新获得“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的,给予专项奖励。要继续加强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发展工作,重点抓好企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和落实。企业也要努力适应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坚定发展部动摇,科学合理的实施各项举措,并强化内部挖潜增效,完善健全内部机制,进一步增强内在的发展动力,从以大为强走向以优为强。(4)加大对于一些尖端小型企业的培育。拥有尖端技术的中小企业竞争力不可小觑,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助推剂和润滑剂。值得借鉴的有:天水长城开关厂精于电器开关领域的技术创新,瞄准当今国际最先进的同类产品,在全国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了多项第一,成为全国输变电行业和甘肃省机械工业极具代表性的现代化企业。这类企业共同特点是避开同行业低水平、低附加值的竞争局面,积极从高起点调整产品结构,研发独创产品,向高新技术领域拓展,在同行业取得了不可替代的优势地位。
  (二)加快科学化的产业集聚园区发展
  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必须按照总体做强、集群做大、主导突出、产业配套的思路,坚持“四集一转”,即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造、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产业集聚区提质发展。
  1、进一步加强对产业集聚区工作的引导,集中全市优势资源向产业集聚区倾斜。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多渠道、全方位筹措资金用于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带动能力强的转型升级项目,为项目入驻提供条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全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2、以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手段,借鉴成熟的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经验和模式,构建高水平复合式产业园区信息化基础技术平台和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加快产业园区信息化的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有效提高产业园区及入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管理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全市产业园区的整体发展。
  3、加强园区安全管理,促进园区健康、快速地发展,通过信息平台将产业园区形象向全球宣传展示,各级领导及时掌握园区及企业建设、重点项目进度等情况。
  4、结合我市政府政策和各种成熟的网络资源,聚积社会其他先进的软件系统,构建面向产业园区和入住企业的信息化共用技术及通用基础管理平台。
  5、利用先进理念和技术,将产业园区和入住企业在信息平台上进行整体包装和推介,集中打造具有独特影响力和特色功能的国内先进信息平台。充分利用资源、技术、服务等优势,大幅度降低园区和入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成本和门槛。
  (三)推广清洁生产、建立循环经济体制
  推广清洁生产、建立循环经济体制就要研发完善相应的技术:
  1、改进以煤为主的各种节能降耗技术。包括煤炭脱硫技术、除尘技术、煤电和热电联产技术、煤矸石发电技术、洗精煤技术等,实施一批节能示范工程,不断提高节能率。
  2、完善各种物料回收与综合利用技术。包括废水回收与处理技术、废水资源化技术、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固体废弃物(垃圾)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矿山复垦技术、生态环境恢复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的研制与开发利用,不断提高自然资源和垃圾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实现净化环境与提高效益的双重目标。
  3、开发利用各种新型清洁生产技术。包括生物工程技术,信息技术,以核能、太阳能和风能为主的新能源技术,各种资源替代和产品替代技术等。利用这些技术的高科技产业是现代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四)进一步强化人才对工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工业发展离不开技能型人才队伍的支撑,当前技能型人才队伍存总量不足、后继乏人、分布失衡、文化层次偏低等问题。打造技能型人才队伍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1、树立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良好认知。引导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认知,将技术型人才的优越地位树立起来。打破企业往往只重视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的格局,引导人才往技术型发展。打破技术型人员在自我感觉上不如高学历人才的格局,将高学历人才和高级技术型人才划上等号。
  2、构成多层次的技术型人才系列。把技术型人才和考级结合起来:技术员、高级技术员、技术师等人才层次,通过认证和考级获得不同的薪资待遇,提高技术型人才的社会积极性,为企业的技术改革带来推动作用。
  3、在人才培养模式总统设计上,强调“四层深入”,构建完善的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四层深入”实施“课程职业能力训练+集中职业能力训练+综合职业能力训练+顶岗实训”。几个能力训练使学生的主要技能能够在循环中得到强化和提升。
  4、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行动为导向”专业课体系。以应用为主旨,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企业和市场对高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及其变化为依据,按照“必须、够用、实践、实效”的原则,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实现课程综合化和职业化,促进课程结构整体优化,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行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这一课程体系中,大部分课程设置均对应相对应的从业资格证,而每一个从业资格证又都对应企业中的某一个具体的职业工作岗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