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内容
 
港澳台侨委:优化服务环境 促进台企发展
发布日期:2014-01-02 浏览次数:  字号:〖
 
    《江苏省保护和促进台湾同胞投资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已于2012年12月31日起施行。《条例》是去年8月两岸两会签署《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后大陆第一部关于保护和促进台湾同胞投资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它贯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的最新协商成果和江苏特色,细化了对台湾同胞投资务实有效的保障措施,对保护和促进台湾同胞在江苏投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将产生重要作用。
为促进《条例》在我市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推动全市各方面认真做好服务台企台商工作,在分管主席的领导下,前一阶段,我委会同市台办、人大民宗侨工委、海联会、民革、台联(以上简称“六台”部门),就我市近年来服务台企台商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了深入的调研,并对如何推进《条例》的深入贯彻提出了对策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台商的合法权益,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推进对台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一个重视台商、关爱台商、服务台商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据统计,截止今年3月底,全市累计批准台资企业1211家,总投资81.06亿美元,协议注册台资53.25亿美元,20家台湾上市、上柜公司在我市投资了29个项目。台商在我市投资办企业,不仅为我们增加了税收和就业岗位,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各级重视,促进台企发展的机制逐步完善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台工作特别是对台招商引资工作,对台资企业的发展给予了积极的扶持和关心。市委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和由29个有关部门组成的“常州市台湾同胞投资权益保障协调委员会”,专门负责台商投资权益保护的协调处理工作;市政府建立了台商权益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积极关心支持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的组织建设,明确与台企台商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25个政府相关部门作为台协会的顾问单位,为服务台企台商畅通了渠道,构筑了平台,提供了便利。
(二)创新举措,服务台企发展的环境逐步优化
  重视了经贸交流合作平台的构筑。依托“台湾江苏周”及“江苏台湾周”和9、20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等活动,加强与台湾电电公会、台湾工业总会等台湾六大工商团体联系,积极开展互动,邀请台湾重要政经嘉宾来常参访、洽谈交流,共商合作,重点推进了我市科技园区与台湾中部科学园区、新竹科学园区、内湖科学园区等台湾主要园区的对接,加快引进和培育了一批研发型、集约型、生态型的新兴产业项目;及时公布和通报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吸引台湾同胞投资,促进了常台经贸的合作与发展。市台办与法院建立了涉台民商事案件纠纷诉调对接机制,为有效地协调处理涉台民商事案件奠定了基础。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常州海关、市台办等部门为使台商准确了解和掌握ECFA精神,用好用足优惠政策,先后联合组织召开了ECFA时代“服务台企八大举措”发布会和涉及检验检疫、出入海关业务政策的宣讲会,使服务台企的环境得到了优化。
(三)部门联动,支持台企发展的合力逐步形成
  政府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主动作为,积极为台企台商排忧解难。如市公安局坚持每年都安排交警支队专门为台商现场办公,集中办理台湾驾照换领本地驾照手续。市卫生局针对台商就医难的反映,及时研究,开通了台商就医绿色通道,完善了台商就医绿卡发放办法,指定专门医院为台商提供优质便捷服务。“六台”部门坚持发挥主导作用,按照“资源共享,信息共通、活动共办”的原则,强化联动机制,积极开展为台商台胞服务活动,先后组织了“台商看常州”、“道德讲堂进台企”、深入台企走访调研、组织名医专家为台企员工开展健康咨询、义诊等活动,赢得了台企的欢迎和台商的赞誉。
(四)注重引导,推动台企发展的领域逐步拓宽
  近年来对台招商引资,注重引导、鼓励符合我市投资产业政策与投资导向要求、有利于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台胞投资者来常投资,积极争取大项目的落地。目前投资规模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31个,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82个,其中,光宝华东运营中心和晶品光电(常州)有限公司2个项目,投资总额均超过6亿美元。台商投资的主要领域已从二产拓展到了三产、一产,在二产的投资开始进军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服务业已从传统的房地产开发、餐饮服务向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农业项目持续升温,设施养殖、种植受到重视,休闲观光农业方兴未艾。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台资企业积极建立研发机构,目前已有4家台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
二、不足与原因
  调研中,我们感到在贯彻落实《条例》及相关法规政策、积极服务台企台商等方面,我市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台商对我市的投资环境是比较满意的,对市委、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给予的关心、支持和服务也是充分肯定的。但对照《条例》的规定要求,与周边兄弟城市相比,我市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有的部门及工作人员认为台资企业在我市外向型经济中所占比例不高(约为18%)、贡献份额不大,加之  个别台商又自认身份特殊,给人留下“不好伺候”的印象,导致一些部门和机关工作人员对台企台商认识不足,对他们的诉求重视不够,有时协调不到位、办理不认真、答复不及时。还有的部门及工作人员总认为,对《条例》及相关服务台企的法规政策知不知道无所谓,只要领导和涉台部门知道就行了,以致对涉台法规思想上不重视、学习上不认真,落实上不到位。《条例》施行近半年,还有一些部门不知道《条例》的存在,一些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对其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还不了解。
  二是服务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政府部门与台企台商之间的沟通有时不够,部分台企台商对有关产业导向、市场准入、土地规划政策调整及交易审批程序的变化,不能及时了解和应对,难以有效预防和化解由此衍生的风险。特别是当前部分台资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信贷难、用地难、招工难“三难”的状况,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扶持的力度。
  三是权益保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部门重引进、轻服务,重承诺、轻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台商的投资热情。台胞投资和台企生产发展所涉及的水电气、税收、科技、原材料、出口等环节,以及生产的争议和纠纷的处理解决,还缺少畅通的沟通和救济渠道及可享受的法律援助服务。台商在医疗保健、文化教育、旅游休闲等日常生活上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问题,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的重视,给予积极的帮助和协调。此外,因为城市改造需要,台商会馆面临搬迁重建,至今新会馆选址尚未落实。
三、对策与建议
  推进《条例》的贯彻落实,保护和鼓励台湾同胞投资,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契机,进一步拓展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做实做优服务台企台商的各项工作,全力优化服务环境,促进台企发展,更好地服务全市现代化发展的大局。
(一)切实加大《条例》学习宣传的力度
  《条例》是着眼于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家保护台胞投资的法律法规,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发展两岸经贸合作、密切两岸经济联系、实施“以经济促政治”的策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的大局而颁布施行的。因此,要引导全市各机关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从加强和推动常台两地交流、着眼做台湾人民工作、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高度,从优化常州投资环境、树立常州良好形象、吸引更多台商来常投资、促进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充分认识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条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要加大对机关干部学习宣传的力度。要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意识。建议把《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等纳入全市普法内容和各级领导班子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并列入检查内容;在市及辖市区党校、行政学院中开办专题讲座以及在“常州在线学习”网上,增加《条例》及相关涉台法规内容,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培训和网上学习的必修科目。其次,要加大对基层群众学习宣传的力度。要借助各种媒体、网络平台,认真策划,开设《条例》学习讲座、专栏,加大《条例》的学习宣传力度,努力做到“入户、入耳”,以扩大《条例》的知晓面,提高知晓度,增强基层群众对贯彻落实《条例》重要意义的认识和了解,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台商、帮助服务台商的良好氛围。再次,要加大对台企台商学习宣传的力度。台企台商是《条例》最直接的受益者。建议通过台协会,组织会员单位认真学习领会《条例》的精神实质,采取专题座谈、政策解读、现场咨询、典型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为他们解疑释惑,使他们熟悉理解相关法规政策要求,为其用好、用足、用对政策,依法经营、守法经营打好基础,尽力避免台商因“不知而为”出现过错,少让台商去做“亡羊补牢”式的查纠整改之事。
(二)充分发挥保障机制的服务作用
  政府的优质服务是改善投资环境的关键环节,对于保护和促进台湾同胞投资至关重要。要及时调整充实组织机构,修订完善制度措施,为服务台企发展、维护台商权益提供有效的保障。一是要切实加强领导,提供支持服务保障。市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和台湾同胞投资权益保障协调委员会,每年要定期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台商权益保障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推进台商反映的重点事案的调处,形成纪要并印发,要求涉责部门及时处理和报告办结情况。领导重视关心、高层亲自推动是解决台商反映问题的一条重要经验,在涉及服务台企台商的有关事务上,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对下级的请示报告,要及时批示,认真督办,有时还要亲自去部署安排、亲自去调查了解并协调解决,以彰显维护和保障台商权益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二是要健全长效机制,提供制度服务保障。要坚持落实好现有的人大执法检查、政协委员调研台企、台商接待日、走访慰问、春节团拜会、台商座谈会和台协会顾问单位现场办公等制度,各方互通信息情况,听取意见建议,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使保障台商权益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三是要落实责任机构,提供组织服务保障。要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市分管领导是台商权益保障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市台办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辖市区党委、政府分管对台工作的负责人是当地台商权益保障工作的主要责任人,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确保该项工作有主管、有措施、有落实。要高度重视专门服务机构的建设,建议借鉴周边城市的做法,适当调整、充实市台办台商服务处的人员配置,强化组织机构,为其专门负责服务协调台商事务、维护台商权益保障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员组织保证。
(三)积极帮助台商排忧解难办实事
  台商来常投资兴业,需要全方位的扶持帮助。各级各部门,对台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政策范围内,要真心实意地给予解决,要有实实在在的办法和行动,以服务安人心,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帮助排忧解难。1、要帮助台协组织排忧解难。按照省政府提出的以“经贸为基础、文化为纽带、活动为载体、制度为保障、服务为根本,积极为台商打造具备‘宜居、宜业、包容、认同’特色的台商‘精神家园’”的要求,建议抓紧研究落实台协会新会馆的选址定点、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尽早为台协会员组织联谊活动,提供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新场所。2、要帮助台企生产排忧解难。在各类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施二次创业的严峻形势面前,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想方设法、积极主动地为台企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提升台商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如:在劳动用工招聘、科技人才引进、办事程序简化、畅通便捷物流、项目报批落户、产品检验检疫、政策信息公开、企业成果认定等方面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要采取搭台自导和借台借势的方法,组织我市台商与外地企业家广泛联系接触、深入座谈交流,在相互了解中寻找适合自身的转型发展方向和机遇;要根据我市产业结构和配套需求,制定出台专门针对台商投资的重点产业目录,以政策引人心,为台企增资扩股、产业转改提供参考;建议加快推进常州机场一类航空口岸开放工作,争取常台空中直航的早日实现。3、要帮助台商生活排忧解难。对近年来推出的台商医疗保健绿色通道、驾照换领集中办理、子女就学同城待遇等服务措施,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确保真正落实到位,不断提升质量和水平,切实把好事办好、做实,让台商感到满意。同时,根据台商的呼声,建议加强对台商就医与台湾医保衔接的探讨;要研究制定规则,尽早为台商办理落实文化旅游服务一卡通,让台商充分享受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4、要帮助台商维权排忧解难。走访座谈时有台商反映,企业遇到涉法经济纠纷时感到孤立无助,希望能得到法律援助。为此建议,在安排司法机关部门担任台协会顾问的基础上,成立市台协会律师服务团,组织优秀律师重点研究涉台法规政策,协助台商依法维权,帮助台企“打官司”、处理涉法经济纠纷、案件。
(四)慎重稳妥处理台商的诉求事项
  保护台湾同胞投资者合法权益是台湾同胞投资者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常台合作持续发展、不断走向深入的重要保障。建议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台商的诉求,按照属地对口处理的原则,及时派员调查,弄清情况,给予答复。协调处理时,要注意态度,讲究方法,做到公平公正,合法合情;对难以解决的,也要讲明政策,把思想工作做透,把该做的工作做实,使诉求者感到我们政府、职能部门已尽了力,处理是公道认真的。另外,在管理台企台商过程中,要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坚持体现中央关于对台资企业实行“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政策原则,对台商不是主观故意而出现的轻微违规现象,应以教育警示为主,处罚为辅,为台商创造宽松的创业环境,让台商安心踏实地干事业,谋发展,为常州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