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社情民意 >> 内容
 
第53期智能化制造遇阻,“软性”短板亟待破解
发布日期:2014-09-09 浏览次数:  字号:〖
 
  市工商联反映:当前,以机器人应用为主的智能化制造已成为制造业企业应对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的重要途径和大势所趋。根据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应用智能化机器设备,将实现工厂无人化、少人化,既能减少劳动力成本,又能提高产品质量,因而智能化制造当仁不让的成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家的“梦中情人”。然而在企业实践过程中,智能化制造面临现实难题,主要有两大“软性”短板:
  一是制造业的整体标准化水平不高。智能化制造不仅要求整个制造流程都实现标准化,还要求整个产业链都是先标准化。而现实中,一些企业花重金进口国外先进的智能化设备,但由于从上游企业采购的原料、中间产品未实现标准化,精度不高、随意性大,使得智能化设备无法使用。因此,有企业就出现了一番怪现象,采购自日本的最先进的传输配送线被搁置一旁,而车间里仍是手工扫描产品二维码后再入库的传统配送模式。企业家评价智能化设备为“买得起、用不好”,部分企业家认为智能化制造虽然是大势所趋,但中短期内前景不明朗,投资智能化仍需谨慎。
  二是支持智能化制造的人力资源严重短缺。一方面,集成操作、管理,甚至设计、配送等职能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另一方面,企业家对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心存顾忌。企业家认为,智能化制造对人力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是减弱,而是进一步加深。尽管智能化制造对人力资源的数量需求大幅减少,但对人力资源的质量要求非常高,甚至可能出现某些岗位必须依赖特定人员的情况。一旦特定人员离职或出现其他变故,企业家可能将难以掌控企业。出于这种矛盾的心态,我市一家知名纺机行业的企业家,要求他的儿子--企业的接班人,亲自去日本学习智能化制造方面的技术,这样“自己手里就有主动权”。
  智能化制造是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必然趋势,克难攻坚两大“软性”短板也是势在必行。为此,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全产业链的标准化进程。加快统一我市的制造业标准体系,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尤其产业链各环节的龙头企业、标杆企业启动和参与标准制定和推广,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的标准化水平,为实现智能化制造做好衔接和准备。
  二是加强培养适应智能化制造的复合型人才。前瞻考虑在大专院校设置与智能化制造相匹配的专业,同时加强社会教育对智能化制造相关人才的培训支持,以及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多管齐下,力争在全社会形成供应充足、竞争充分的智能化制造方面的人力资源库。
  三是启动研究智能化制造相关的职业规范和法律规范。逐步规范智能化制造相关岗位从业人员的执业资质、职业守则等,逐步调整并形成适应智能化制造模式的劳动用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体系,从制度框架上引导、鼓励和保护智能化制造的应用和推广。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