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内容
 
把握新趋势 找准着力点——关于编制我市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6-01-11 浏览次数:  字号:〖
 
  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阶段。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坚持调高调轻调优经济发展思路的重要举措。“十三五”是常州实施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加快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大力发展服务经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期。
  当前,“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已全面启动,今年我委应发改委邀请参加了“常州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调研工作。本课题组由市发改委、市政协经科委、常州大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理工学院等单位组成。分工:发改委总牵头,市政协负责调研的组织,常州大学等高校负责起草规划的编制,经过前阶段的调研,现就编制常州市“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的几个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和思考。
  一、“十三五”服务业发展的趋势
  当前,全球化浪潮高潮迭起,导致价值链快速分解。从产业或经济的角度看,服务业创新推动着价值链创新;从行业来看,服务业创新推动业态创新;从企业来看,服务业创新推动企业模式创新,这就是服务业创新的崛起机遇。未来,改变世界的产业将主要由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创新来推动,服务业创新将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新技术向新服务的转化--云技术应用服务、物联网应用服务、无线移动互联通讯技术、环境技术应用服务、新医疗技术的应用服务都是典型的这类服务转化现象。
  趋势二:新设计、新制造向新终端服务的转化--制造必须同时考虑对于终端的掌握,这是市场转化的关键也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因此垂直电子商务与专业连锁服务的发展空间将大大伸展。
  趋势三:文化创造推动娱乐服务的新增长--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事业改革创造了很多新的商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推动了文化娱乐服务行业的创新发展。
  趋势四:服务叠加效应进一步显现--服务业将增加更多服务含量来形成新的服务形态,比如第四方物流服务、技术合同管理、信息咨询将与更多专业服务广泛结合。
  趋势五:公共服务外包的发展--在社会保障建设的过程中,民生服务(健康养老服务、青少年动员、公益创投、廉租房社区管理、医疗保险服务、职业教育与培训、公共呼叫等)内容进一步发展,新兴的多领域商业性的或者公益性的外包服务将充分兴起,服务业也将因为进入更为深度细分的服务行业而得到新的振兴
  二、常州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我市立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便利化、基础服务业网络化、公共服务业均等化,全市服务业在规模扩大、结构优化、业态聚集、品质提升等方面取得了较快发展。
  (一)发展规模稳步增长。“十二五”期间是常州市服务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服务业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并高于GDP增速,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到2014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已达2305.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7.1%,位居江苏省辖市第四,提升幅度位列全省第二。服务业从业人数占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为36%,“十二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接近50%。
  (二)行业结构逐步优化。“十二五”以来,我市始终以产业培育为主路径,不断优化服务业结构,发展特色更加鲜明,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增势明显,商务服务业、旅游休闲业发展较快,电子商务业、养老服务业等其它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三)集聚效应日趋显现。截至2014年底,常州市经认定的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已经有13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有6个。
  (四)贡献份额持续提高。2011-2014年间,服务业的平均贡献率达57.2%。2014年常州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7.1%,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6%。
  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常州服务业增长显著,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对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及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还有待提升;服务业整体结构还有待优化,体现价值链地位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物流、服务外包、商务服务等现代业态比重低,特别是反映当今科技水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比重过低,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助推作用不够;与民生状况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服务业规模也有待进一步扩大;服务业体制机制还有待创新;服务产业功能布局和集聚效应不够显现,行业品牌有待培育。
  三、课题组赴各辖市(区)调研情况汇总
  经过前阶段的充分调研,现将各辖市(区)和相关部门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汇总如下:
  1.要合理空间布局,注重发展特色
  在“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中,要加强各重点产业、行业和业态在各辖市、区之间的空间布局划分,不能都集中在相同产业、行业和业态上(新北、天宁金融集聚区问题)。各辖市、区重点发展哪些产业、行业和业态,全市要统筹考虑、科学划分,充分整合资源,以避免同城之间过度竞争,明确各区域重点发展方向和路径。确定各自板块后,全市应统筹项目的落地,协调好招商项目的考核。
  2.要注重有机融合,形成发展合力
  调研中,有辖市、区提到,作为服务经济,必须要与全市的产城融合规划、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等有机结合,提升服务业对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民生事业的拉动作用。同时还要重视对传统服务业的提升,如处理好传统服务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系,突出城市综合体的个性化、差别化发展。
  3.要重视政策研究,强化引领导向
  要重视对服务业政策的研究,梳理我市鼓励发展服务业的各项政策,整合各部门、条线资源,做好各部门政策之间、政策体系内部的相互协调、搭配与组合,提高政策的有效性,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要把有限的政策资源集中使用,用足用好,防止“摊大饼”,好的政策不在于多,在于有吸引力,有可操作性。
  4.要围绕重点项目,实行整体联动
  在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立足全市一盘棋,始终把握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举全市之力,重点推进。如发展养老服务业,政策文件有了,但在如何落实利用厂房或闲置房屋的消防安全等重点环节方面、落实医养结合中存在的不配套等方面,碰到的问题较多。如在鼓励物流集聚区、旅游集聚区(金坛茅山、溧阳天目湖、新北小黄山)发展中如何处理好各辖市、区土地指标分配、要素资源的重点支持问题。如发展创意产业、工业设计等方面政策支持的重点和有效性问题,相关辖市、区商业网点布局问题(城市综合体多、乡镇商贸区少),全市科技服务业相关平台统一建设、资源共用共享等问题。
  5.要强化规划刚性,持之以恒推进
  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具有指导性、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在调研中,大家都认为规划编制要注重维护规划引领的刚性作用,对规划中确定的发展目标、方向、重点要持之以恒加以推进,不宜频繁变化。看准的发展方向,一定要排除干扰,用一到两个规划周期来认真完成。
  四、制订“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几个着力点
  一是突出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重大机遇。抓住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是迅速做大服务业规模的重要通道。充分发挥我市制造业基础优势,加快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融合,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现代金融、工业设计等新型业态,引导企业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鼓励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促进产业结构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二是抢占互联网服务业发展的重大先机。互联网技术与服务业紧密结合将是激活经济巨量潜能的主要路径。首先要以网络平台经济发展扩大常州的规模优势经济;其次是要根据常州自身的特点,重点研究“互联网+”的内容和形式,以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再次是培育电商领军企业,引导各行业、产业、企业自觉“触网”,提升产业整体质态。
  三是挖掘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巨大潜能。“十三五”期间,是我国民生服务业发展的快速上升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建议要抓住这一极大的利好机遇,大力发展和培育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家庭服务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具有常州特色的生活服务体系。其次要以消费升级为动力,带动服务产品向多元化、个性化、高端化发展,如信息服务业、“银发”产业、文化娱乐、体育康健、休闲养生、家政服务等。再次以产城融合为依托,科学布局各类服务功能区,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和智慧城市建设中推进城市转型。
  四是把握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重点趋势。充分抓住“互联网+”的发展机遇,找准我市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以技术融合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区建设为载体,构建跨界融合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营造环境,重点围绕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要求,打造服务业各专业化平台。
  五是优化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布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等国家、省重大战略布局,确立“优势互补、一体联动、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主动延伸与周边城市的对接;依据现有各区域的产业基础,进一步规划和清晰各区域的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重点,促进全市产业特色化、集聚化、品牌化发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