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社情民意 >> 内容
 
第34期 优化“全民健身路径”服务供给 让中青年群体喜用常用
发布日期:2016-08-12 浏览次数:  字号:〖
 
  政协常州市委研究室刘啸反映:近年来我市全民健身走在全省前列,建设和完善了五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初步建成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全市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2.04平方米,居全省前列。作为“10分钟体育健身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按照器材6件套、8件套、10件套、20件套等进行大中小型健身路径建设,做到了公园绿地小区体育设施的全覆盖。
  但目前来看,我市全民健身路径器材难以满足中青年健身需求。表现在器材使用上存在“两头热、中间冷”现象。老年人(世卫标准,60岁以上)和孩童偏爱程度较高,中青年群体(45-59岁,18-44岁)使用较少。可能存在两点原因:一是“强度低、吸引弱”,导致不喜用。中青年群体适合中等以上强度的运动方式,只有俯卧撑架、腹肌板、单双杠、坐拉训练器等少数几种路径器材较为适合他们使用,对漫步机、推揉器等大多数锻炼强度较小的路径器材缺乏兴趣。另外,减配后的高强度器材吸引力下降,坐拉训练器、坐推训练器等器材本来在健身房中很受欢迎,减配后的路径器材由推拉铁块变成利用身体自重进行锻炼,一些青年人将它们视为玩具,一些群众也将健身路径器材视为老幼专用。二是“让老幼,供给少”,导致不常用。在锻炼高峰时段,路径器材往往需要排队使用,出于多种原因,中青年群体往往不会与老人一起扎堆使用。而且,从近两年我市体育部门招标采购来看,全民健身器材共采购737套,以低强度器材为主,其中单双杠(54个)作为其他健身设施进行单独采购,采购数量较少,供应方向也偏重部队和学校。供给越少,中青年使用越少,器材使用频率也在减少,一些小区已经出现“单双杠”被“推揉器”替代的情况。器材锻炼的缺位,使中青年锻炼以跑步居多,这种方法对上肢锻炼有限,远不如老年人的健步走+广场舞+路径器材的方法科学,因此难以激发中青年锻炼热情。根据相关调查,中青年经常锻炼的比例低于15%,“没时间”、“没兴趣”与“惰性”是不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
  为此建议:优化“全民健身路径”服务供给,满足中青年较高强度锻炼需求,激发中青年群体经常锻炼的热情。
  1.树立健身服务供给的观念。一是提供中青年健身服务供给很有必要。受制于商业健身房的收费门槛较高、公共体育场馆的占地面积大、场所少等特征,身边的健身路径仍应是中青年群体经常性健身的主渠道之一,所以在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上,应重视中青年健身的需求。二是提供中青年健身服务供给要有吸引力。根据《“全民健身路径”锻炼指南》,中青年群体可以按顺序进行“漫步机、上肢攀爬、腰背部转动、俯卧撑架”的锻炼方法。方法是科学的,但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全民健身路径的设计不仅要科学实用,还要让中青年群体能像老年人那样喜爱使用健身路径,以此达到经常锻炼的效果。
  2.增加中青年喜爱器材的采购投入。一是适当提高锻炼强度较高器材的采购比例,让中青年群体可以有适合的器材锻炼;二是在拓展全民健身路径目录上展开实验,尝试采购一些耐用款式的杠铃、举重器、单车等,并通过观察使用频率、使用效果进行后续政策的制定。
  3.确保中小型路径含有中青年锻炼的器材。在全民健身路径采购中予以规定,在新建、替换器材时,能确保每条健身路径有1件以上适合中青年使用的路径器材,确保中青年群体的健身需求得到保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