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社情民意 >> 内容
 
第22期 建议补齐生态短板 增创宜居环境新优势
发布日期:2017-05-08 浏览次数:  字号:〖
 
  市政协委员周忠华反映:近年来,我市标本兼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城乡生态环境面貌不断改善。我市相继获得国家生态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省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综合考核连续4年在全省排名第二,2014-2015年生态文明建设群众满意率排名位居全省第一。这些,都为我市宜居环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市生态环境形势仍然严峻,生态问题依然是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的突出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布局与能源结构还需优化。全市871家化工生产企业入园率仅12.1%;钢铁、水泥、石化产业的煤炭消耗量超过全市总量一半;热电厂和钢铁耗煤大户主要分布在城市上风向。二是环境质量亟待改善。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为67.2%,全年仍有近三分之一的天数处于污染状态;全市Ⅲ类地表水达标率还不到三成,水体甚至主城区部分河道黑臭现象时有发生;工业园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严重,搬迁遗留场地土壤环境隐患较大。三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老城区、老小区污水收集率低;乡镇污水管网配套相对滞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不高;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不足。四是公园绿地、生态绿道等优质的公共生态环境建设与广大市民的需求仍有差距。
  对于现实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生态短板,我们必须高度警醒,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补齐生态短板,才能增创宜居环境新优势,只有解决环境问题,才能种好常州幸福树。为此建议:
  一、源头化管控,守住环境治理的第一道防线。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痛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和减少落后化工产能是破解我市环境问题症结的治本之策。在“减煤”上,加大对热电企业的整合力度,在全面完成燃煤小锅炉整治的基础上,大力整治工业窑炉,加快提高清洁能源的占比。在“减化”上,加大低端落后化工企业淘汰力度,加强装备改造提升,推动企业入园进区。围绕化工企业关停、搬迁、升级和重组要求,全面梳理“四个一批”清单,制定年度计划、重点项目表和保障措施,排出“路线图”“时间表”,实行挂图作战,着力推进化工行业转型升级。
  二、精准化治理,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263”专项行动提出的“六治”,治太湖、治垃圾、治黑臭、治畜禽、治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隐患,就是要解决当前最突出、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六大环境问题,将水、气、土三大行动推向深入。以太湖上游的武进地区为重点,涵盖整个市域,全面消除黑臭水体,主攻总氮、总磷两项关键指标,突出入湖河道治理,重点抓好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三项治理,提升市域整体水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防治,努力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特别是优的天数比例。与此同时,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强化污染土地治理修复,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
  三、制度化保护,工程化推进,加快形成城乡生态安全格局。在制度化保护上,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强化生态红线、耕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红线这三条“高压线”的刚性约束,把握好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点,不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在工程化推进上,围绕“一区一圈一带一城”,做好工程项目安排,抓好落实推进。“一区”即打造武进生态保护引领区;“一圈”即构建环湖生态屏障,打造太湖保护生态圈;“一带”即认真组织实施“1357”保护工程,打造长江生态安全带,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落到实处;“一城”即持续做好生态绿城提升建设,重点实施生态源保护、生态廊道、生态绿道、城乡公园绿地、健康绿城和花园城市建设等六大工程,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