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社情民意 >> 内容
 
第46期 关于我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8-07-18 浏览次数:  字号:〖
 
市政协体育医卫界别反映:我市历史上曾是血吸虫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钉螺是血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是传染血吸虫病的媒介。截至2017年,全市历史累计有螺面积3934.79万平方米,历史累计病人114990人,登记晚期血吸虫病人98人。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我市已连续20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和感染性钉螺,血吸虫病疫情稳定。虽然我市血防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但由于生态环境改与外来人口频繁流动等,给传统血吸虫病防控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门合作机制有所弱化。早在上世纪50年代血防工作就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原有好的工作机制现在逐渐淡化,一些地区血地防领导小组名存实亡,卫生、农林、水利等部门间沟通、合作减少,综合治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2.血吸虫病防治意识逐渐淡薄。由于我市血防传播阻断达标较早,加之多年来螺情、病情较轻,群众的血防意识逐渐淡薄,参与血防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广大医务人员从事血防工作的意愿也不强。
  3.血防队伍建设力量不强。部分区级疾控中心无专职人员从事血防工作,基层医疗机构血防专业人员紧缺。部分地区查螺队伍年龄梯队断层情况较严重,无法保障查螺质量。有些单位人员流动性较大,从事血防工作的人员频繁调动,不利于工作开展。
  4.血吸虫病防治经费不足。目前血防经费只能维持基础的查灭螺、查治病及监测工作。随着人工成本增加、工作范围扩大以及综合治理工程项目金额预算大,现有的经费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防治工作需要。
  5.新形势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加大。一是历史有螺环境的防控意识淡化;二是生态环境改善后给血吸虫螺滋生提供了条件,长江上游的大量血吸虫螺向下游扩散趋势加剧;三是外来务工人员与船渔民广泛流动加大了血吸虫病的传播风险。
  为进一步做好血防工作,保障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建议:
  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大有效投入,做到防治目标到位、职责任务到位、政策措施到位。按照分级负担原则和工作需要,将血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血防经费按时足额到位,保障血防工作正常开展。
  二、加强合作、联防联控。牢固树立“大血防”观念,健全多部门合作、联防联控机制,整合多方资源,联合农林、水利、国土建设等部门开展综合治理,共享血吸虫病防治信息,共同抵御风险。
  三、加强培训、建设队伍。科学合理设置疾控机构血防工作人员,加强对各级专业人员和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强化能力建设,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防治队伍,保持血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监测、精准防治。我市水系发达,交通便利,螺情、病情输入与疫情反复的风险仍较大,要不断完善现有的监测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加强监测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精准防治,提高效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