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推动我市静脉产业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9-06-28 浏览次数:  字号:〖
 


0230

何广平等9人

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推动我市静脉产业发展的建议

静脉产业是垃圾回收和再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又被称为“静脉经济”、第四产业。其实质是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有机协调当今世界发展所遇到的两个共同难题—“垃圾过剩”和资源短缺,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静脉产业发展可涉及各类垃圾的处理,如居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废金属、废塑料、电子废弃物、工业废弃物、医疗废弃物,以及农业废弃物、园林废弃物等。

近年来,常州市静脉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当前全市已拥有静脉产业企业200多家,年处理各类废弃物达1000万吨,从事静脉产业的企业门类齐全,基本涵盖所有生产生活废弃物的处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足,垃圾回收渠道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在垃圾无法正常分类回收的情况下,对垃圾的处理,无论是焚烧发电还是堆肥,都达不到最优效果。而从源头上将垃圾分类,垃圾经过回收和处理,转化为产品的效率就会高很多。静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民对待垃圾的意识,当然这也需要政府以及社会组织的积极引导。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进一步规范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推动我市静脉产业发展。

一、加强规划管理,合理布局各类垃圾分类转运和处置设施,增加大型生产建筑垃圾回收渠道。将垃圾分类设施纳入城镇总规划和社区建设。根据城市规划及垃圾量预测,合理选址,建立分类垃圾回收转运站,在社区、工业园区增设垃圾分类服务站,并进行公示告知,方便广大居民及企业将废品就近投递到服务站。对于超过一定数量的装修建筑垃圾等,可提供网上预约、电话预约等方式上门回收,提高回收率,避免因不知如何处理随意丢弃。

二、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垃圾分类回收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公益广告投放、在市区公共汽车站候车亭设置宣传栏,向中心城区市民和试点单位派发垃圾分类收集宣传单张和小册子,在相关学校、小区、工厂进行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宣传巡回展等多种形式,普及垃圾分类回收知识,提高居民及企业垃圾分类意识。

三、鼓励社会资本、专业化企业参与到垃圾处理的具体环节中。政府予以适当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垃圾处理环节中,还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采取特许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运营方式,公开招标引入专业化服务公司,提升垃圾分类回收处置水平。

四、设立积分奖励机制,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居民可以通过正确分类和投放垃圾获取积分,通过固定周期内累积积分,兑换礼品或减免物业费。社区还可以设立资源回收奖,提高居民分类投放的准确率和参与率。



办理复文摘编/全文:

主办单位

常州市城市管理局

常城管复〔2019〕第32号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230号的答复

何广平等9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推动我市静脉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规划管理,合理布局各类垃圾分类转运和处置设施,增加大型生产建筑垃圾回收渠道”的建议

(一)科学编制相关规划和管理办法

根据江苏省《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和《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我局精心研究,科学制定相关工作规划,编制完成《常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专项规划(2017~2020)》、《常州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规划(2017~2020)》、《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划和管理办法。

(二)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按照相关规划和办法要求,以城市建成区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30%、50%、80%、85%”的工作目标,“重点推进大分流,有序推进细分类”,自2017年启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逐年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服务覆盖面;至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有机易腐垃圾就地生态处理。

截至2018年底,全市有分类服务覆盖小区576个、分类单位1113个,常州市建成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为69.58%;农村已有23%行政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其中包括5个江苏省全域试点镇。全市共建有8座有害垃圾暂存点、6座大件垃圾等可回收物分拣中心。

(三)不断完善建筑垃圾管理体系

工程渣土和可利用的建筑垃圾从工地运至消纳点或资源化利用设施,不可利用的建筑垃圾则直接从小区、工地运至郊外的8处弃置场。居民小区内的装潢垃圾部分堆放于物业指定的位置,武进区已建立装潢垃圾收运处置系统,要求小区设立装潢垃圾集中收集点;天宁区、钟楼区设有建筑垃圾转运调配场。

二、关于“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垃圾分类回收管理办法”的建议

(一)开展常态化分类宣传。我市成立了一支包含分类管理人员、分类指导员、分类志愿者、分类操作人员等的分类工作队伍,开展层级培训,确保应知应会。

(二)开展多渠道分类宣传。为提高宣传辐射范围、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我局联合宣传、机关事务局和教育、商务、住建等部门以及各类媒体,通过走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小区,走进各类活动,宣传普及生活垃圾分类,逐步提高市民参与分类的意识。如与市文明办联合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便民手册《社区知识100题》、将“垃圾分类不乱丢”纳入《常州市民文明公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广泛宣传;市城管局与市房管局联合在各物管小区开展楼道和展板宣传;借力大型公益活动“一袋牛奶的暴走”开展趣味分类宣传;结合12319进社区开展分类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让垃圾分类渗入市民日常生活中。

(三)开展多形式分类宣传。充分依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以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微电影、动漫片、分类专题、分类剧本、户外广告、政策图解、微信公众号等为载体,简明扼要、生动活泼地传播垃圾分类知识;以知识讲座、文艺汇演、旧物变宝手工亲子活动、道德讲堂、党员活动、夏令营等多种载体,寓教于乐开展分类宣传。

三、关于“设立积分奖励机制,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专业化企业参与,设立积分奖励机制”的建议

   (一)鼓励“创新模式”实施分类试点。全市推行“10+3”创新试点,选择10个分类小区试点“厦门模式”集中设置分类收集点,配备分类指导员定时定点开展分类指导宣传;同时在3个分类小区试点购买分类市场化服务,采用设置智能化可回收物收集箱、分类积分自助兑换礼品、定时定点推广宣传等方式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通过在分类试点采用集中化、信息化、市场化、设备化等多种手段,着力探索出适合常州实际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新模式。

   (二)“避免混投”设施引导分类。在全市分类小区推行“有害垃圾专用收集箱”,部分小区推广可回收物收集箱等专用收集容器来引导居民分类投放。全市共有73个小区、21个单位推行可回收专用收集箱,2018年共收集可回收物450余吨。通过专用容器可有效规避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混投混放。

   (三)“分类兑换”调动参与热情。金坛区东城街道设立16个“绿色兑换站”长期兑换有害垃圾;金坛区西城街道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兑换房或可回收物收购点常态化开展可回收物“积分兑换”活动;市行政中心、天宁区率先推行智能回收兑换箱,打造垃圾分类智能化收集体系;钟楼区在全市率先试点居民垃圾分类积分抵扣物业服务费,居民参与率达到80%以上。多举措调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

   我市垃圾分类制度逐步健全、分类体系基本建立、宣传培训持续开展、探索创新坚持不懈,2019年,我局在部署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提出,要求各辖市区建成一定数量的垃圾分类实效小区,在武进区建设垃圾分类可回收物综合利用中心建设,用于配套住宅小区垃圾分类后所产生的可回收物的集中分类存放,并通过规范化管理,真正实现辖区内可回收物的综合治理利用和提升整体环境的目的,助推我市静脉产业发展。同时继续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鼓励各辖市区运用信息化、市场化、技术化手段,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切实提高全市垃圾分类工作质量和分类成效。

真诚感谢委员们对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大力支持,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以服务常州市民为宗旨,以推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着力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常州市城市管理局

                                 2019年5月3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