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推进我市智能制造业发展升级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0-12-14 浏览次数:  字号:〖
 

0034

市工商联

关于推进我市智能制造业发展升级的建议

我市制造业基础深厚,智能制造实力较强,位于省内第一方阵,在智能装备、融合创新、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成效显著。

  但同时,也面临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层次较低、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创新资源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不够等短板。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打造“国内一流智能制造名城”和“工业明星城市”升级版,推进智能制造业发展升级,对我市实现区域竞争的“争先进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树立“国内一流智造名城”的城市定位,围绕打造智能制造水平高、能力强、名片亮的具体目标,实施“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典型示范引领工程”、“专业服务支撑工程”,加快推进我市智能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打造工业明星城市增添新动力。

(一)实施基础能力提升工程。一是提升企业互联网应用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大中型企业关键装备核心工序“数控一代”全覆盖和关键环节互联网应用全覆盖。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升级改造和管理能力提升。加快推进自动控制与感知、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等制造新基础发展与应用,提升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能力。二是提升装备能力。围绕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的目标,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攻克高端数控系统、伺服系统、精密传感及测量、智能加工等智能制造核心技术基础与关键部件,全面突破设计、工艺、试验、检测等一批关键共性环节,提升高精度复合型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物流成套设备、增材制造装备等高端智能装备自主研制水平。实施首台套装备示范应用工程,鼓励企业采用自主可控工业机器人。三是提升创新能力。围绕人工智能、智能装备、智能传感器、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制造重点领域部署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天合光能等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科研院所、重点客户等资源,建设面向行业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应用基础研究、产业竞争前沿技术开发及成果转化为重点,为全行业智能制造提供关键共性技术服务。

(二)实施典型示范引领工程。一是智能车间示范引领。进一步扩大行业覆盖面,引导企业紧扣关键工序自动化、关键岗位工业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管理智能化等重点环节,积极应用智能制造新技术、新模式,深入开展车间智能化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二是智能工厂示范引领。以“设施互联、系统互通、数据互享、业态互融”为理念,引导企业创新应用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集成运用自主可控的各类智能制造装备、软件和控制系统,建设覆盖企业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诊断咨询服务,并对采购智能装备、系统、软件等智能工厂创建投入给予补助。三是主题园区示范引领。加快构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建立完善政企及社会力量多方联动、智能制造产业链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创建一批发展有成效、模式可推广的智能制造示范区。支持中国国际传感谷(常州)建设智能传感器为主的产业园区,支持以武进国家高新区和常州科教城为核心打造机器人产业园区,支持西夏墅和孟河建设刀具智能制造和汽摩配智能产业园区。

(三)实施专业服务支撑工程。一是工业信息基础设施支撑。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IPv6等新一代信息基础网络建设,进一步加深覆盖、提高带宽、降低时延、改善体验。实施工业互联网“企企通”工程,大力推进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积极推广互联网高带宽专线接入服务。二是系统解决方案支撑。培育壮大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支持我市装备企业、软件企业积极向优秀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支持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与产业园区、重点用户企业开展长期战略合作,面向特色行业提供专业解决方案服务。积极引进华为、浪潮、SAP等专业软件服务企业在我市落户开展专业服务。三是公共服务平台支撑。支持“天正工业大数据金融云服务平台”“星星充电”等为代表的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我市建立分支机构。建设一批专业化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组建高层次的专家咨询服务队伍,为政府部门制定战略规划、政策和企业发展智能制造提供专业服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