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效能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0-12-14 浏览次数:  字号:〖
 

0107

吉俊敏

关于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效能的建议

今年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及全国多地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这次疫情是对中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的一次检验。针对此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简称“疾控”)体系,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效能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1.政策保障不到位。长期以来,我国卫生事业更多关注于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体系和诊疗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患病后的医疗问题,而非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未有效贯彻,“重医轻防”的观念未有效纠正。“预防为主”作为卫生工作方针之一,仅停留在决策者的意识层面,并未转化成实质性政策体系。

2.职能定位不够准确。一些部门往往认为健康和卫生的事情都是卫生健康部门的职能,公共卫生的事情都是疾控机构的事情,造成了疾控机构职能定位不准,职责分工不明。应当看到,公共卫生机构不能等同于疾控机构,疾控机构仅仅是个技术指导的事业单位,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没有独立的行政决策权、管理权、处置权,无法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全部职责。

3.财政投入总量不足。近年国家、省陆续出台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规范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政策,疾控机构原有的有偿服务性收入逐年下降,财政投入比例虽然有所增加,但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这两项最重要的经常性维持经费依然不足。财政补助缺乏政策性保障机制。

4.队伍建设仍显薄弱。根据省机构编制标准,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应分别服务人口万分之0.45和1.19的比例核定。目前我市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均存在缺编现象。其中,市疾控中心缺编16.9%、溧阳缺编135%、金坛缺编1.5%、武进缺编42%、新北215.4%、天宁缺编171.4%、钟楼缺编204.2%,经开区公共卫生管理中心由于刚筹建,尚未明确编制人数。此外,机构内部高级岗位设置偏少,比例偏低,造成高职低聘、高岗低聘现象,影响疾控机构人员的积极性。

5.设备设施尚不完善。对照《疾控中心建设标准》(建标〔2009〕257号)标准,我市天宁、钟楼、新北疾控机构的业务用房还未达标。金坛市疾控中心仍租用私人企业房屋。市、区两级疾控中心的实验用房与行政办公业务用房均同处一楼,存在一定的生物安全隐患。此外,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也暴露出基层疾控机构存在设备设施建设不到位、检测仪器设备、相关试剂、个人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等问题。

一要高度重视疾控工作

公共卫生、疾病预防领域的投资是成本效益比最高的投资。美国科学家研究了美国1900-2004年间期望寿命增加30.2岁,其中公共卫生贡献率为87.8%。我国科学家研究江苏省1950-2010年间期望寿命提升26.6岁,其中公共卫生贡献率为77.9%。世界上一些科学家针对13个发达国家的长期研究显示,期望寿命每提高1.0%,GDP总量平均增长6.0%,人均GDP增长5.0%。由此可见,公共卫生特别是疾控策略的社会经济贡献率十分突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抓紧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各级政府应切实转变“重医轻防”的观念,将工作重点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变到“以健康为中心”,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在卫生防病中的主体作用。

二要建立完善疾控体系

要从组织领导体系、服务网络体系、业务工作体系和管理运行体系四个方面,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组织领导体系方面,疾控工作作为一项面向社会、面对人群的公共卫生工作,需要坚持市委、市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明确疾控机构的职能定位,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统筹强化传染病疫情监测、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慢性病防治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精准高效推进疾病防控。

服务网络体系方面,坚持“平战结合”的理念,进一步建强以市、区疾控中心为业务技术主干,市三院、其他综合医院为疾病监测救治保障,社区卫生机构为基层支撑的全市疾控工作网络。按照“统筹规划、能级分工、常规下沉”的原则,合理构建统一质控、资源联动、信息共享的疾控实验室检测网络。

业务工作体系方面,着重加强四个工作体系,一是以呼吸道、肠道和新发传染病为重点,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早发现、早诊断能力;二是以社区健康干预、健康促进,保持疫苗高接种率为重点,加强健康干预体系建设;三是以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储、开展应急培训演练为重点,加强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四是以微生物、作业场所、水环境、食品检测为重点,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管理运行体系方面,着重从内、外两个方面进一步优化管理运行机制。对外,疾控机构要加强与公安、交通、农林等相关部门以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分工合作、信息共享交换,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和医防联合协作机制,共同促进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对内,要加强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国内省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公共卫生重点学科群、省级重点实验室,培养一批符合疾控实际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同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

三要支持保障疾控机构

1.加强政策保障。各级政府应强化公共卫生管理职责,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方针,重新定位疾控机构的职能定位,制定出台有利于疾病预防控制的各项政策,适时调整疾控机构的职能、拓展功能,充分发挥疾控机构在疫情监测、重点疾病防治、卫生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重要作用。

2.加强财政保障。市、区两级政府应持续稳定地加大对疾控机构的经费投入总量,完善筹资与补偿机制,健全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使之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满足当地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要保障疾控机构必要的业务工作经费,水电、车辆等公用经费和科研创新经费,促进疾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人事保障。要有效落实中央和省有关疾控机构人员编制、岗位设置有关标准意见,配足相应数量的专业人员。特别是县区级疾控中心,承担面广量大一线公共卫生任务,应保证人员足额配备;要及时调整岗位结构比例,完善岗位晋升机制,用好岗位设置管理这一激励机制,提高岗位使用效率,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4.加强物资保障。政府需要加强对疾控机构的物力资源投入力度,提供数量充足、种类齐全的物资保障,尤其是卫生应急物资保障,建立可持续的物资折旧更新制度,以满足新形势下的疾控工作需求。

四要关心关爱疾控人员

疾控人员面对全人群,成效不易直接显现,不象临床医师容易为群众所熟悉。但他们却是是疫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是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需要全社会关心关爱。

1.完善激励机制。从工资福利、职务评聘、绩效考核等方面构建多元化、动态化、不同层次的人员激励机制。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建立疾控机构人员绩效工资稳定增长机制,提高人员工资待遇。疾控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应不应低于当地同级别综合医疗机构或公务员的平均水平;

2.加强社会宣传。要结合此次新冠疫情防控,聚焦疾控工作者日常开展传染病防控、病毒检验检测的工作事迹,深入挖掘疾控系统的典型人物、暖心故事,大力宣传疾控工作者逆向而行,勇挑重担的大无畏精神,树立疾控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增强广大疾控工作人员的自豪感、归属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