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正在不断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落后地区凭借信息技术“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发展频繁上演。在传统产业比较优势逐渐消失,数字产业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强大新动能的情况下,如何持续实现我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继续保持领先优势,需要有危机意识和战略思维。
(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我市经济发展的数字战略意识
建议重新审视数字经济在我市发展战略中的定位,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对我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意义,把数字经济作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抓手。
1.实施“一号工程”
全国很多城市均已轰轰烈烈地开展数字经济建设工作。我市迫切需要尽快对数字经济发展进行统筹布局和统一规划,将数字经济建设作为我市“一号工程”实施,尽快推出《数字常州建设规划》及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为常州市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和法律保障。研究制定发展原则、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提前布局5G通信网络,促进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同时大力打造数字化政府治理新模式,对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碎片化治理进行数字化融合。结合我市自身的产业特点确定重点发展方向,扩大已有优势,形成集聚发展、效益发展、特色发展的新格局。对数字产业融合、技术突破等重点领域开展前瞻性研究和系统性政策设计,提升我市数字产业在全省、全国范围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2.成立数字经济建设领导小组
由数字经济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全市大数据和数字经济发展工作,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顶层设计。目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局”主要针对我市政务数据进行管理,建议强化“常州市大数据局”职能,统筹管理和协调全市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资源,有效提升大数据在城市治理、民生服务、新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应用,立足制造业发展数字经济。
(二)加快数据资源建设,构建数据驱动发展新方式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资源正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一样,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不同于农业经济时代的劳动力和土地、工业经济时代的资本和技术,数据要素的生产和累积方式产生了根本性变化。海量的数据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手段,已成为各个国家争夺的战略性资源。2017年6月中国实施的《网络安全法》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不得随意向境外提供。全球主要国家高度重视数字资源的汇聚与利用,数据在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价值越发凸显。我们迫切需要深入贯彻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统筹汇集数据资源,促进数据流通,推进数据整合、共享、开放和运用。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形成数据驱动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1.数据采集与整合
推进各部门制定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和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清单,统一接入到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数据有效集成、互联共享。不断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库的覆盖范围和数据标准。
2.数据开放共享
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推进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互通、数据共享。进一步建立完善数据交换、共享、利用长效机制,形成政务数据的资源化管理。优先推动医疗、卫生、环境、交通、旅游、文化、质量、气象、农业等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
3.数据流通
鼓励社会组织和相关机构建设行业性数据资源平台,布局建设大数据交易平台,形成大数据交易流通机制和规范程序,提升数据交易安全保障能力。
(三)突出重点,着重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链
数字经济建设要找出自身的比较优势,与其它城市进行差别化竞争。常州经济结构中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常州市的优势产业,我市发展数字经济的最佳发力点,就应当放在与实体经济相融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上。2019年全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断进入实质环节,包括设备数字化、流程数字化、知识数字化和业务数字化。智能制造将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中起到更加基础性和支撑性的作用,而常州是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生产基地,我市持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工作成效显著,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以智能制造为标志的新经济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也是推动常州市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建议在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上寻求突破:
1.以战略眼光重新审视制造业数据资源
数据源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支撑,从全省甚至全国范围看,我市拥有较为丰富的制造业“十大产业链”数据源,可以与其它数据源集中的城市形成差别化优势,需要将这些数据源提升到战略资源来对待,有意识地凸显并放大这一优势,将这些宝贵的数据资源归集在本市而不外流。
2.以纵向深耕的行业平台吸引企业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做大做强
一是有意识扶持市内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紧密合作,基于产业或者行业进行纵向挖掘,在我市优势制造业细分领域里深耕精作,打造出有影响力、专业性强的行业平台,成为细分行业中提供数字化服务的龙头企业,从而形成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常州特色”快速通道。二是支持我市有实力的企业参股、控股中小型数字企业,用传统产业多年形成的专业、资本和市场优势培育工业互联网巨头。三是密切关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行业整合动向,为优质平台企业扎根常州提供良好的发展生态环境。
3.突出工业互联网建设重点
一是针对我市小微企业较多的特点,紧紧围绕打造解决企业痛点的特色整体解决方案,支持鼓励相关企业发展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二是从市级层面,注意整合小而分散的云计算和大数据资源,实现我市各类制造业数据的就近归集、存储和分析,壮大数据内容产业。徐工集团推出的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可以考虑复制徐工经验,形成常州特色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快速通道。
(四)营造良好产业氛围,将我市打造成数字经济的成本洼地、发展高地
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蓄水养鱼,优化政策环境,为数字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
1.拓展融资渠道
投融资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对数字创新项目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体、风险补偿”的多层次产业金融体系,充分发挥金融资本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助力作用。一是做好财税支持政策的落实。对于国家制定的支持科技创新、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促进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创新创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快研究并落实到位。二是设立数字经济市级引导资金。充分发挥市级资金的导向作用、杠杆作用和激励作用,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数字产业发展战略,重点支持数字经济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引育、产业提升和平台建设。鼓励常州创业投资集团等国有企业探索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合作成立“数字经济发展基金”,为我市企业参与数字经济建设提供专项投融资。三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有效引导天使投资、风投基金等向数字经济倾斜,加大容错力度,在借款期限、利率上给予优惠,助力有潜力的数字企业做大做强。并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企业,采取融资租赁、复合债券、产权交易市场融资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引导金融机构适当降低数字企业的抵、质押门槛,放宽股权质押、专有技术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条件。
2.引育产业人才
人才紧缺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数字经济需要的跨界融合型人才本就匮乏,我市由于国内顶尖水平的数字企业稀缺,没有这类高端人才从业所需要的“圈子”和“氛围”,因此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一是建议制定专门针对数字产业的人才优惠政策。例如阶段性地减免我市数字产业从业人员的个人所得税;从考核机制上入手,制定特殊的激励措施,鼓励高校教师和科研院所的专业人才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培育内生人才。有意识地依托我市的高等教育资源,为数字经济企业培养数字产业化人才。鼓励本地企业订单式招聘数字企业相关专业毕业生,加大对就业生源的激励措施,在具体方式上赋予企业更多自主权。鼓励我市高校与本地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定向培养等合作。三是构筑引才生态。完善人才认定、评价和激励机制,做好落户保障服务,依托各类校友会等组织开展沙龙、培训等形式的人才交流活动,做到“引得来,聊得开,留得住”。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筹办学术论坛、产业峰会等重大活动,提升我市数字产业影响力和知名度,为招才引智提供舆论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