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培育模式创新,增强人才教育培育效能
针对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型人才、专业工程型人才、信息安全人才等不同培育对象的发展需求,重点围绕宏观经济形势、产业动态前沿以及产业创新能力和服务企业能力提升等内容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示范性和时效性的多层次、多维度培育。在传统培育形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开放式教育培育新模式,提供远程教育培育、体验式考察、沙盘演练等新的方式方法,提高学员积极性,扩大培育受众范围,提升培育效能。
(二)构建培育基地网络,提升人才培育覆盖力度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原则,撬动社会资源向人才引培汇聚,发挥“四两拨千斤”功效,充分调动和整合信誉良好、资质过硬、专业化水平较高的社会培育机构,围绕智能制造发展需求人才为重点,建立企业家培育基地、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培育基地和创新创业实训基地,进一步提升培育的质效和人才覆盖面,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培育基地网络,为制造强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引导人才培育方向,提高紧缺人才培育质量
围绕制造强市建设人才支撑需求,完善人才培育标准,提高人才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基于智能制造的人才培育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调查制度,开展以行业、企业和人才需求为基础的培育与岗位需求对接调查,完善智能制造紧缺人才指数和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发布制度,建立分类人才信息库,加强优化信息服务。
(四)支持企业内部培育,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发挥企业人才培育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培育制度,结合企业对岗位技能的要求,开展岗前培育、在岗培育、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的岗位技能培育。鼓励大中型企业开展以对社会的贡献、管理绩效水平、创新能力提升等指标作为评价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育;鼓励小微企业通过政府搭建公共培育服务平台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育。对培育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或专项能力证书的,按规定给予补贴,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
(五)创新人才服务机制,营造良好人才培育环境
坚持“实事求是,因需施教,学以致用,讲求实效”原则,加强对培育的追踪评估,建立健全教育培育考核评估、奖励惩罚、督促检查等一系列制度,促进培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宣传作用,注重发现和推广先进典型,广泛宣传智能制造人才培育的成功经验,对培育智能制造所需人才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培育示范基地给予一定奖励支持。定期举办人才教育培育工作交流大会,交流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才培育发展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