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瞄准“中轴崛起”,在提升城市能级上做文章
常州是长三角中心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如今,常泰过江通道的加快建设,常州作为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该背景下,常州建设高铁新城,无疑是发挥区位优势、引领江苏“中轴崛起”的关键举措。当然,常州与苏州、无锡等一线城市尚存一定差距,只有结合本地发展亮点规划发展路径,才能有效撬动高铁新城这个战略支点,从而提升常州所在城市集群中的城市能级。
第一,充分利用交通资源,整合贯通高铁新城轨、路、空、水立体交通网,扩大优化中转、集散服务功能,打造长三角地区独一无二的中轴交通枢纽;第二,做大做强轻工业、生命医药、汽车产业工业等常州特色产业,同时,全程紧抓未来智能产业和制造产业发展不放松;第三,在城镇化推进的契机中,善用土地资源,活用空间流量,科学搭建一系列基础配套设施和科技创新平台,开启高铁新城乃至全市的高质量发展新样本;第四,以本土企业滋润城市发展,如常州本土企业格力博、富士华等可为自动绿化灌溉、自动绿化维护提供装备服务,既进行产业链内循环,又提高了曝光度与美誉度;第五,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针对智能化信息化的、符合发展趋势的高含金量新兴产业,进行产业规划、创新载体、核心产业集群的孕育。
(二)打造差异化,在与长三角周边城市的竞合关系上做文章
一直以来,长三角城市群中的苏锡常都市圈发展都较为强势,随着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常州区位优势也得到放大,尽管如此,面对苏州、无锡的经济体量,常州仍处于追赶态势。目前,在竞争过程中,比拼金融业等彼之长处显然不合适,常州核心竞争重点应秉承扬己之长、补短提速、竞合并举的策略。
常州高铁新城所在的新北区,产业丰富,碳纤维、生命医药、智能设备等方面处国内领先位置。把领先优势扩大,可以考虑和苏州、无锡的诸如化工制品、纺织印染企业等下游产业对接,把产品输送过去,实现产业深层次一体化;另一方面,常州可以学习苏州、无锡的先进工艺技术,与苏州大学等一些高校,与无锡科技创新产业园等园区进行对接,用他们孵化的产业成果服务常州,再形成对标,进行打造,以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培育。当特色产业创造出了发展前景,再配套扶植金融产业,相辅相成做大做强,可事半功倍地提升整个产业效能。
(三)吸引人气聚集,在高铁新城的城市功能定位上做文章
区别于老城区以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为亮点,高铁新城在常州的定位,应是努力成为城市副中心,吸引全市优质资源进一步向此聚集,打造功能化、现代化、智能化、生态化全面升级的未来新型城市空间。
目前,围绕教育、医疗、养老、文体等一系列的基本配套项目已规划建设。例如,医疗方面,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增挂“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北分院”牌子,两院将合作,共同在高铁新城打造高品质国际健康体检中心、高品质康复中心、高品质特需临床诊疗中心和高品质长三角一体化专家会诊中心;教育方面,省常中新北校区、常外附小已开工建设,将为区域教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文旅方面,沙特馆“月亮船”项目在高铁新城域内江南环球港启动重建并永久性展出,成为常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动实践,将极大丰富常州高铁新城的人文内涵,助力全市加快推进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生态方面,高铁新城紧邻常州25公里长江岸线,坐拥万亩森林、千亩湖面和十大公园的生态优势,未来将描绘出一幅“水系环绕、绿满新城”生态城市画卷。
齐全且优质的基本配套项目,将全面提升高铁新城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达到吸引人口聚集落户,增长人气;推进招商,加快项目落地的目的,从而成为未来常州发展的全新经济增长点。
(四)整合优质产业资源,在科学协同发展道路上做文章
随着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实施和城镇化的推进,部分工业企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未来的常州高铁新城,应把楼宇经济、新兴产业,融合型商业作为发展引擎。如充分融入文、体、旅、商、智等元素,打造高铁新城独一无二的文化休闲中心、教育成长中心、轻奢网红商业街区、高端品牌文化酒店、精装教育陪读公寓等丰富业态为一体的的智慧一站式家庭教育成长中心——百兴教育孵化基地(百兴•芝荟时光);以“除了家最想去的地方”为理念,打造集文商旅于一体,衣食住行娱,甚至购置汽车都能满足的全方位商业综合体——江南环球港。诸如此类集聚文体旅优质资源于一体的项目落地,为百姓打造出更高端品质生活。
构建高铁新城产业生态,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合理谋划新发展空间不可忽视。因大量农田未被开发,常州高铁新城域内可利用土地资源尚且丰富,但切不能盲目开发。高瞻远瞩、科学规划、有的放矢才能为打造现代化都市样本发挥最大效能。楼宇建成后,要加大政策扶持与招商力度,同时辅以全方位宣传,努力招引一批发展势头强劲的明星企业到高铁新城核心区设立总部,形成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要充分发挥区内优质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的空间集聚优势,形成“金融+产业”发展格局;要提高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服务水平,关注企业成长性和体验性。
以未来发展眼光来看,IT、媒体、科技孵化等产业对土地空间要求相对不高,但其产出的销售额、GDP相当可观,更兼具一定社会影响力。由此可见,完全可以在商务楼宇平台培养科技孵化器,吸引全市乃至外地优质人才加入,对接本地高校产学研合作。关于应用端、接地气项目可大力鼓励发展。甚至可以在高铁新城设立一些国家级的实验室,由专利技术的事务所来辅导。多项并举,势必形成具有常州高铁新城特色的科创产业集群。优秀成果在常州生根发芽,进行培育,形成产业链闭环,更利于常州未来城市发展。
(五)衔接交通资源,在发挥枢纽效应上做文章
想致富先修路。常州高铁新城建设发展首先要立足于常州高铁,同时,常州机场、常州港、常州高铁北站坐落其中,沪蓉高速穿境而过,交通优势得天独厚,构筑轨、路、空、水多维结合的交通网是势在必行之举。当集航空、高铁、地铁、长途客运和市内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换乘模式多元化聚焦,既丰富了常州高铁新城的商务、旅游路线,也将带领整个区位经济飞速发展。
针对常州高铁新城的交通规划,首先应改变交通不便利的基本问题。细想多种交通方式,可以省时方便到达常州高铁新城,乃至周边新北乡镇街道区域的寥寥无几。关键问题是没有一条完全打开的交通路径,高架问题尤为突出。目前的高架造得太靠市中心,以高铁新城建设为契机,可以考虑将高架外延,或者建设外环高架,再把新老两条高架连接,与沪宁高速贯通,设计通达到地铁、高铁、BRT、码头等路径,要系统地形成一张交通网。举个例子,上海虹桥机场站,高铁、地铁、飞机、公交全方位融合,形成一个大型交通集散地,五年时间,它带来了举世闻名的上海虹桥枢纽,世界级商业圈,房价起码翻了三番,但因为交通、生活、工作、游玩、购物的便利与高效,人们依然趋之若鹜。虹桥效应是跟上时代速度的顶层规划设计典型,带动区位经济蓬勃发展也是理所当然,值得常州高铁新城合理借鉴。
为方便居住、工作在高铁新城的人们,规划方面可增加多种绿色出行方式,添加域内公交线路、永安行共享单车网点等,构筑真正的5分钟都市生活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