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抢抓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机遇,打造常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2-02-18 浏览次数:  字号:〖
 

0098

民盟常州市委员会

关于抢抓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机遇,打造常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建议

  2020年9月,教育部与省人民政府决定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构建全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单位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部省共建职业教育的创新举措给常州的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时与势”,研究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建设成果和创新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短板与诉求,能为常州的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的苏锡常都市圈,是我国先进制造业集聚、经济社会发达的地区之一,江苏省90所高职院校中,仅苏锡常三市就设有院校34所,职业教育资源优势明显。都市圈内的职业院校不断强化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酝酿新建或升格建设中(高)职学校、落实“一校一策”实施方案形成错位发展,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已初有成效。

  一是学校发展资源不足。都市圈内的高职多为近20年来由各类中专升格或职校合并转型而来,学校长期背负基建重债、规模扩充等压力。教学用地、设备、平台、用房等各种办学条件方面出现紧张状况,成为制约学校中长期发展的瓶颈因素。
  二是优质生源供给不足。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仍存在偏差,适龄学生对职业教育选择意愿不强。多元化生源背景下,传统性生源素质层次低位徘徊、“成绩薄弱”依然是当前职教生源的现状。百万扩招后的社会化生源更是参差不齐。
  三是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不足。高职专业设置存在同质化倾向,一些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行业企业需求不匹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两张皮”现象一直存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存在较多的短期行为,“招人难”与“就业难”的供需矛盾仍非常突出,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的人才供给出现大缺口。仅有少量现代职教体系范畴的学历提升,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几乎空白。
  四是师资结构优化不足。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数量不足、来源单一、校企双向流动不畅、结构性矛盾突出、专业化水平偏低的问题,尤其是理论功底扎实且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短缺、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滞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当前,常州正处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阶段,部省共建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地给常州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作为苏南片区的职教名城,常州可以从“强、优、细、深”四个方面主动作为,突破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苏锡常城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争当探路者和先行军,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树好标杆、当好示范。
  (一)强化改革发展合力。提高发展战略高度,以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和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双试点”为战略目标,加强全域统筹,整合资源,在区域战略规划、重大项目安排、经费投入、企业办学、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给予全面支持。做实“放管服”改革,探索建立与学校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铸造高职改革与发展保障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扩大校企合作的激励效应,深入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中国中车集团在常州建设中车职业技术学院等重点合作事项。
  (二)优化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工匠”成才通道,宣扬“工匠精神”,倡导构建“工匠型社会”,加快搭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给广大青年提供更多自主选择和人生出彩的机会。实施专业动态预警,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实施专业预警及动态调整与平衡,实现办学资源的集约化、规范化、精准化利用,提升高职人才专业对口率。推动应用型高校建设,推进科教城5所优质高职学院整合形成2-3所应用本科学校,同时支持我市3所“双高计划”职业院校与常州大学等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高校联合开展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试点计划。强化信息管理水平,建议由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建设常州区域职业教育校情分析与决策中心,深化智慧校园一体化建设与应用,整合统一职业学校在线课程平台,积极推动信息化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学校管理的全过程,注重数据分析与决策功能。
  (三)细化产教融合举措。加大激励与调控政策的力度,细化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办法,明确给予“金融 财政 土地 信用”的组合式激励,积极发挥政府的统筹作用;持续开展产业教授选聘工作,按企业家类、技术专家类、高技能类分别申报,发挥产业教授对专业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开展市级产教融合企业的认定,鼓励入选后的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在职职工的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校企双师互聘校企联合办学等方面发力,以便培育更多的企业能入选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组建行业指导委员会,由市教育局牵头,以智能制造为产业定位,组建市级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在搭建平台、产业引导、校企协调上积极发力,推动行业组织、产业政策更好融入产教融合改革。
  (四)深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教学创新团队顶层设计,探索“新职师”培养方式、认定标准和办法,深化“三教”改革,融合校企资源,充分发挥产业兼职教师在教学团队建设中的作用,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师资团队教学能力和水平建设,建成一批覆盖重点专业(群)、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教学创新团队。落实高层次人才引培,围绕高水平院校建设和学校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技能大师、管理专家“四类”高层次师资人才的引进培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