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提案公开 >> 内容
 
关于加快促进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融合,打造“文旅中轴”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2-02-21 浏览次数:  字号:〖
 

0214

邹莹等6人

关于加快促进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融合,打造“文旅中轴”的建议

  常州是江南文明的核心区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超过2500年,是一座蕴含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常州凭借“无中生有”的创新精神,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非优势地区发展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要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提出“要建设文化繁荣、旅游兴旺的现代化常州,推动高品位文旅融合。”“加快建设体现国际风范、具有江南韵味、满足多样需求的长三角文旅中轴、休闲度假中心。”如何推动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常州打造“文旅中轴”提供核心动力,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是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尚未转化为鲜明的城市文化形象。
  千年古城看西安、江南园林看苏州。常州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存,却未能形成具有鲜明文化个性、有辨识度的城市形象。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优质景区的旅游发展思路,使得景区品牌如恐龙园、天目湖等知名度远超城市知名度,但景区品牌与常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关联度不高,地方文化特征不够鲜明。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提升城市知名度的“核心吸引物”作用尚未凸显。
  二是历史文化资源类型丰富的特点也带来了不易聚焦的问题。
  常州历史文化类型众多、分布遍及全市。简单列举一下,名人名士、红色文化、运河名城、工业遗存、水乡古镇、宗教圣地、远古遗址、非遗民俗、餐饮美食、文博创意等文化类型,都可以找到丰富的案例。然而多年来,在常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先后次序与空间选择上,众说纷纭、意见不一。追求面面俱到、平分秋色的结果,往往导致资源分散、焦点模糊。
  三是有利于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尚待进一步确立。
  在最近一轮机构改革中成立了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且有“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旅游事业指导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构。但在促进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许多问题。例如,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景观中的空间统筹和实体呈现难以落地、同一历史文化资源涉及多个管理部门的权限交叉、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和资金统筹等,需要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明确与创新。

  推进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文旅中轴”,应当紧扣市委、市政府召开的“532”发展战略推进大会上提出的“打造长三角最具增长力的文旅空间体系、最具辨识力的城市文脉体系、最具竞争力的文旅产品体系、最具影响力的文旅形象体系”工作方向。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树立“城景一体”理念,在城市建设中注重文化景观的营造。
  借鉴全域旅游理念,打破景区边界,把整个城市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载体。对常州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梳理,提炼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要素。并将历史文化要素载体化、实物化。典型案例如上海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在城市公共空间如水体、湿地、绿地、广场、公园、街区、文化场馆等的规划建设中,注入常州独有的历史文化要素,形成具有常州特色的、可识别的城市文化景观。
  二是辨析“文化类型”主辅,在开发利用中集中优势资源重点突破。
  常州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类型众多。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必要综合衡量、分出主辅,以集中资源、优先开发。争取形成与其他江南名城有所区分的、更具辨识力的城市文脉体系。常州人文荟萃、名士众多,古有三贤季札苏轼唐顺之,近有三杰秋白太雷恽代英。名士文化、红色文化优势相对明显。此外,工商文化、运河文化的现实条件和物质基础也相对较好。可以依托老城厢复兴,结合运河沿岸景观,将名士文化、红色文化、工商文化、运河文化串联起来,形成集聚,重点突破。
  三是创新“文旅融合”体制,在资源统筹中兼顾文旅事业产业属性。
  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不宜仅仅用产业属性衡量,还应兼顾到文旅融合发展的事业属性。尤其是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美誉度、增加外来访客和本地居民幸福感等多个方面的贡献。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文旅主管部门,必须形成合力。建议站在贯彻落实“532”发展战略、打造文旅中轴的高度,整合提升现有的涉及文化、旅游、文保等多个领域的议事协调机构层级,扩充议事协调机构职责内涵,加大统筹协调力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