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重要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三届四次会议 >> 内容
 
[回眸]参政参到点子上 建议提到关键处
发布日期:2015-01-11 浏览次数:  字号:〖
 
参政参到点子上 建议提到关键处
——市政协与党政互动、推进社区减负增效

  至年底,到社区办理各项手续的居民多了。2014年12月29日,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在天宁区茶山街道同济桥社区,不少来办事的居民好奇地询问社区干部,门外的牌子怎么只剩下两块?原来有16块,挂满半面墙,而现在只有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两块牌子。
  社区书记杨芸告诉市民,2014年7月份开始,常州全面开展社区减负增效工作,这里和全市其他社区一样,取消了21个组织机构、23个各类活动阵地、23项工作任务指标、32项创建达标评比,只保留了18项必须的盖章项目等,社区工作的重心回到了为民服务上。杨芸喜滋滋地说,一年来,她入户走访居民已达262户。这个社区书记平均每个工作日就能走访一户家庭。
(一)
  说到这一让人欣喜的变化,就不得不说到一年前常州市政协社法与民宗委与对口联系党政部门的一次协商活动。每年底,市政协都要组织各专委会对来年工作进行研讨,紧扣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开展协商议政工作。社法与民宗委已经连续多年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开展调查研究和协商议政,2013年11月底,在和对口联系部门协商时了解到,虽然全市社区工作和基层治理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基层社区长期承担了大量的行政事务,社区干部不堪重负,社区群众反响强烈。
  在2013年底举行的市政协工作思路研讨会上,社法与民宗委主任黄欣提出了社区减负这一课题,参加研讨会的市委书记阎立同志立即表示,政协参政参到了点子上,市委、市政府对社区减负十分关注,正在着手推进这项工作,希望市政协发挥位置超脱、智力密集的优势,组织委员深入调研、广泛协商,为社区减负增效出谋划策。这一课题,被列为2014年市委重点调研课题和市政协常委会协商课题。
  市政协主席邹宏国到政协工作之前,曾在市委分管过社区管理工作,对社区负担过重情况深有同感。他明确要求社法与民宗委要深入调研,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广泛听取基层的意见,并与党政部门加强沟通和交流,使政协协商建议真正提到关键之处,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帮助和促进党政部门做好社区减负工作。
  市政协社法与民宗委迅速牵头市民政局成立课题组,由副主席赵忠齐带领,会同市文明办、综治办、司法局、人社局、人口计生委、城管局等党政部门,组织政协委员,围绕如何推进社区减负增效进行深入调研。春节前后,召集了市级职能部门、镇(街道)、村(居)委会等多个层次负责同志座谈会,全面分析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针对社区承担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任务日益繁重的情况,课题组专门梳理了“组织机构”、“工作任务与指标”、“市级创建达标评比”、“纸质台账”、“盖章”进社区等方面的统计表,以翔实的数据说明社区负担之重。统计下来,一个小小的社区,建立的组织机构有37个,活动阵地有27个,工作任务和指标项目有101项,创建达标评比有71项,网站及信息系统有27个,盖章证明项目有80项,光是台账资料就要做109套。调研报告形象地指出,“这线那线百条线,盯住一个针眼往下穿”。社区干部向调研组反映:“社区承担的行政性、事务性工作多达30多类160多项,2013年社区居委会填报的各类统计表多达28类176份,专项检查台账有10类51本。社区干部近三分之二的精力用于参会、迎检和做台账,哪里还有时间服务社区老百姓?”
  这些数据沉甸甸地压在调研组成员的心头,社区干部渴望减负的呼声在耳边回荡。参加调研的委员们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集思广益,广开言路,在调研报告中提出了社区减负增效的七条建议。2014年3月4日,邹宏国主持召开市政协主席会议,专题审议《关于推进社区(村)减负增效的对策建议》,决定于3月26日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协商社区(村)减负增效议题。
  一份5000字不到的调研报告和政协提出的七条实实在在的协商建议,拉开了全市范围内社区减负增效的大幕。
(二)
  在市政协开展调研的同时,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在常州有序进行。在市委常委会征集到的基层群众意见和建议中,涉及社区负担过重问题的就有14条。社区减负增效工作,已经被列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七大整改专项行动之一。市政协提出七条协商建议恰逢其时。
  2014年3月26日,市政协常委会。市长费高云,市委常委、秘书长、市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蔡骏,副市长张云云等党政领导到会参加社区减负增效专题协商并听取意见建议。顾卫东、张晓平、秦佳、胡静、张双庆等委员从不同角度,对社区减负增效提出了建议。在听取课题汇报和委员发言后,费高云明确表示,要充分吸纳政协协商建议,坚持改革创新、群众参与,切实减轻社区负担,增强社区治理能力。邹宏国提出,民之所望,议政所向,社区要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就要减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给社区带来的沉重负担,希望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既做负担“减法”,更做效能“加法”。会后,市政协的协商建议正式报送市委、市政府,以供决策参考。
  2014年4月8日,市委书记阎立在《关于推进社区(村)减负增效的对策建议》上作出批示:“政协的调研报告很细致,说明基层社区确实存在任务过重、报表过多、检查创建过乱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也比较复杂,但必须下大力气,可减负的减负,该撤销的撤销,这本身就是改革的重要任务及目标。请改革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尽早拿出方案。”一系列围绕社区减负增效的工作,由此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市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把落实政协协商建议、推动社区减负工作列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即知即改”的重要内容,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开展50多次各类专题座谈和研讨,与部门上门对接30多次,全面征求部门意见5次。2014年6月6日,蔡骏在市政协主席(扩大)会议上,专门通报了政协协商建议的落实情况,并进一步听取政协的意见建议。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力量,结合政协协商建议,认真研究并加快制订了推动社区减负增效、加强社区建设的一系列具体实施办法。2014年6月21日,市政府常务会议讲座并原则通过了社区减负增效的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又提请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这一切,都为社区减负工作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2014年7月24日,对于常州全市1001个社区(村)来说,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城乡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关于推动城乡社区“减负增效”的实施意见》以及7个社区增效的配套文件,下发到与会的1001名城乡社区书记手中。这标志着广大社区干部和城乡居民多年来对社区减负增效的热切期盼,就象手中汇编成册的文件一样,有了实实在在的着落。
  从1+7的系列文件中可以读出,市政协提出的协商建议得到了充分的采纳。按照“停、减、并、转、限”的原则,取消设在社区的组织机构21个,取消各类阵地23个,取消盖章证明项目60项,取消所有纸质台账,取消所有市级创建达标评比项目等。市民政局局长许峥说,减负增效的主旨是减“形式主义”之负,增“服务群众”之效,以此实现社区回归服务群众的本位。减的设在社区的群众参与不多、本应由政府承担的一些事务、机构、事项,对于老百姓欢迎的、参与踊跃的和需求旺盛的服务项目,不但不减,而且还要继续增加。《实施意见》提出的“政社互动”、建立社区准入制、为社区服务输入能量等措施,大多是政协提出的好点子。
  1+7系列文件出台后,全市迅速行动,认真制订社区依法履职和减负工作责任“两个清单”,从社区挂牌、室内阵地,到纸质台账、社区盖章,进行全面清理。看得见的是,社区外墙上的牌子从最多时的16块,减少到只保留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两块,社区活动室的牌子也从25块减少到8块。感受得到的是,社区干部和社工们能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服务社区,服务居民。
  减负带来了社区工作职能回归和机制创新,增强了社区的服务效能和自治活力,正在逐步实现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清潭五社区有5272户15000多居民,10名社区工作者以往天天忙得晕头转向。减负后,他们通过与8个社会组织合作,切实做到了增效。由30多位老党员组成的睦邻社,不仅每天义务巡逻,还担当了社区调解员;在开展文化活动中,社区内的一支戏曲队从节目设计到服饰准备都一手包办,自娱自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每场节目社区只要支付少量报酬,比原来社区自己办更节省。
  丽华一村社区尝试以集中办事、流动服务、社会组织服务等形式开展“一站式服务”,探索社区建设新模式,创建了“社工党员先锋岗”,同时6名社工党员分别到社区党总支下属的5个支部中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先后走访了1000多户居民家庭,为居民提供各类政策咨询和提供各类服务2000多件。截至目前,社工先后走访区域内私营企业225家、企业退休人员家庭1500户、居民4000多户。
(四)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推动社区减负增效,是回应群众期盼、体现即知即改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加强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惠及全市百姓的好事。好事要办好,必须在办理过程中不断深化。党政领导和政协委员又想到了一起,也做到了一起。2014年9月24日,省委督导组组长孙燕丽和市委书记阎立来到天宁区茶山街道同济桥社区,对社区减负增效工作进行“回头看”。看到社区工作的重心又回到了为民服务上,孙燕丽评价说,常州把推动社区减负增效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有效地减掉了形式主义,增加了服务群众的内涵。市委书记阎立则用“加减乘除”四个字,对深化社区减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居民自治,“减”轻社区负担,“乘”倍优化服务,“除”去作风之弊。
  被常州人敬称为“小巷总理”的许巧珍已经年逾八旬,也许是江苏省最年长的“在职干部”,1994年退休后,就担任东头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她的经历和感受,对社区减负增效一系列政策的落实情况,有着“举足轻重”的发言权。2014年8月27日,邹宏国来到东头村社区,向许巧珍详细了解社区事务和减负增效情况。许巧珍说,随着社区组织机构、活动阵地等精简工作的推进落实,各级和各部门之间的统筹沟通、信息系统整合技术等问题也逐渐体现出来。邹宏国当即表示,市政协要组织委员,围绕加强部门沟通、社区与物业融合管理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不遗余力地为社区减负增效献计出力。
  协商成果的价值在于转化和落实的程度。2014年10月22日,市政协组织委员再次来到丽华一村社区,实地了解1+7系列文件的落实情况,看到社区可以集中精力为群众直接服务,委员们既感到一份欣慰,更感到责任在肩。因为在与民政部门、街道和社区干部座谈交流时,他们进一步了解到了政策落实和执行过程中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此,委员们又提出了积极的对策建议,并表示要继续关注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更多地走进社区,倾听基层呼声,为社区建设和为民服务建诤言、献良策。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基层,是城乡居民的共同家园。广大政协委员作为家的一员,为了建设更加和谐、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家园,履行着自己的神圣使命,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力量。(供稿:杜晓红  编辑:郑萱)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